几千油条摊主被判刑有悖良法善用-中国讯息网

几千油条摊主被判刑有悖良法善用

作者:朱永华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5-24 14:22:10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六年间有几千人因“炸油条”判刑。这些人在炸油条的过程中使用了明矾作为添加剂,明矾中含有铝。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食品中铝的残留量不得超过100毫克/千克(干重),并且油条作为油炸食品是可以使用食用明矾的。这几千人被判刑的原因几乎都是油条中的铝含量超标。但其中不少人都表示,不知道油条中会存在铝残留一事(据5月23日《中国商报》)。   

  油条是我国很多地区民众较为喜爱的传统油炸食品,而年龄稍大的食客都知道,制作油条食品离不开明矾,并且几百年来也都是这样做的。但相信很多人恐怕也不知道添加明矾制作的油条会有铝残留,而铝残留超标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被医学界所公认的。在街头摆摊设点炸油条,摊主基本上都是凭经验添加明矾,以吃不出“涩味”又让油条光亮酥软为准,真正运用科学检测,十之八九都可能会存在“铝超标”。   

  报道也显示,近几年来,各地食监部门对市场上油条食品进行检测,发现铝超标问题十分普遍,有调查表明,贵阳市、重庆市渝中区、咸阳市和濮阳市油条铝超标率分别为100%、98%、88%和51.1%。2015年吉林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发布的《吉林市油条中铝含量调查》显示,41个样本中近四分之一都超标。   

  铝超标对人体有害毋庸置疑,但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炸油条添加明矾不仅是一种“传统制作工艺”,也没有听说过有人因为吃“铝超标”油条而住进医院。事实上如果要是“毒油条”,监管部门应当最了解,然就连有被查处的油条摊主也表示,监管部门人员也经常去购买他们的油条食用。这也说明铝超标虽然有损健康,但既不是立竿见影,人们也已经这种传统工艺习以为常了。   

  其实,在国家出台食安相关规定之后,特别是油条“铝超标”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切合实际情况在广泛宣传的同时,给有食安瑕疵的传统工艺一个“缓冲期”,要把立法作为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制度规章,而不是作为选择性乃至僵化的惩罚工具。依照相关法规,只有给消费者造成危害后果的才够的上刑事处罚,但油条铝残留超标究竟给哪位或多少消费者身体造成了实质性危害,有谁因为食用“铝超标”油条住进了医院,损失了多少,这些都不清楚,反而仅凭一次铝残留超标抽检结果,就将摊主抓捕判刑。这样的“果断”处罚,虽然在法律程序和条款依据上没有问题,但却明显不是在良法善用,甚至有悖司法道德。   

  对危害食品卫生安全行为“零容忍”值得推崇,对某些受利益驱使恶意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动“歪脑筋”的不法分子更应当严厉打击。但在炸油条的面粉材料中添加食用明矾,既是一种传统工艺,也是国家法规中所允许的,铝残留超标既不是摊主的故意而为之,甚至包括摊主和大多社会公众也不知道油条中铝残留超标这个概念,如此前提下,就对铝超标的油条摊主动用刑事处罚,尽管算不上“冤”,却非常的“屈”。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炸油条可能已经有比明矾更健康的替代品,但摊主甚至是消费者可能还更习惯与明矾。因此,相关部门一是要向油条摊主广泛宣传普及明矾的替代品,鼓励他们不断创新。另一方面指导摊主精确把握明矾等食品添加剂的用量,确保不让各种金属残留量的超标。另外,对部分铝残留超标的摊主,也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在处罚上能行政不刑事,既要坚定维护食品卫生安全和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更要做到“良法善用”。

责任编辑:www.chinaxunxi.com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几千油条摊主被判刑有悖良法善用”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