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搭的士,但是所在地点几乎没有“吉车”;当你要见工、见客,没有空间迟多一秒,需要确知自己什麼时候有车接载;或者当你有特殊需求,例如伤健人士、机场长途,“Call的App”便大派用场。香港近年逐渐兴起以手机应用程式预约出行用车的服务,标榜能够解决三大问题:为乘客“优雅地”找到的士及“放心地”预约车,而对於司机,则可以“简单有效率”地找到乘客。
现时香港有逾1.8万架的士,平均每日载客量接近一百万人次,电召的士应用程式市场竞争激烈,香港的电召应用程式约有七、八家,以电召的士计,最为人知的就是“HK Taxi”、“飞的”及“的神”,其中“HK Taxi”是目前香港最多人使用的电召应用程式,下载量超过120万人次,拥有超过4.5万名司机。有见行业有增无减的需求,内地龙头“滴滴出行”、“香港的士业议会”及拥有全港司机会员最多的“的士司机从业员总会”相继表示要推出自己的应用程式,务求在市场上分一杯羹。由於电召的士应用程式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几乎每个程式都会推出相应的优惠,如“HK Taxi”与“DiDi HK”分别与国际信用卡巨头合作,选择使用信用卡支付可获各项优惠。
然而,香港的电召应用程式发展仍受不少限制,主要原因包括缺少有效的司机与乘客双向评分机制,以及电子支付尚未普及等原因。如果各企业想要扩大领导地位以及进一步扩充市场渗透率,突围而出,可以参考内地垄断网约车“滴滴出行”的做法。该程式截至2018年,用户达5.5亿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出行服务平台,在内地的渗透率高达12.0%,意味着每100个中国市民中就有12个“滴滴出行”的用户。程式内部拥有司机和乘客的双向评分机制,乘客恶意取消订单、司机无故取消订单、车内环境差及驾驶态度差,系统都会作出相应的扣分,而内地的电子支付与电召程式更是并行发展,电召程式为电子支付创造使用场景,电子支付令电召程式更为便利。
在互联网时代,使用终端协助自身完成各种生活需求将变成主流,人类智能化生活是一大趋势,电召应用程式顺应潮流而产生,是宏伟庞大的智能生活系统中其中一块齿轮。香港正投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电子支付也日渐发展,只要做好相应的营运模式,令消费者信心增加,相信“Call的App”在香港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