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其官方网站公告,对复核检查严重不达标或存在严重问题的7家5A级旅游景区进行处理,其中给予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景区的罚单“最重”,直接被“摘牌”,取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
关于这一事件,在不少媒体评论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2016年3月乔家大院景区变更为民营资本控股一事;而在当地整改通报中,则提到了今后乔家大院景区整改方向是:“从景区环境提质、沿线秩序整治、安全隐患排查、服务能力提升4个方面立即开展整治行动”。虽然此次文化和旅游部的通报中没有明言乔家大院景区因何被“摘牌”,但是景区过度商业化、追求短期利益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3年多前,关于乔家大院景区改制的争议一直没有平息,而抛开私有化正当性问题不谈,此次“摘牌”处罚显然指向了景区的长短期利益处置失当。长短期利益,本不该是个“二选一”的问题,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犹如自行车前后轮,难分主次。可在具体管理实践中一再被提出,足以见得解决好这一问题还“道阻且长”。
事实上,在商业领域,面临长短期利益权衡的争论更多,如因宝能和万科事件牵出的“长线短投”问题、上市公司管理人持股制度的AB股模式、企业生产中的固定工资制度等等。解决长短期利益争论,必须予以相应的制度性安排,而不是诉诸某种“情怀”。
具体到此次乔家大院景区被“摘牌”,保护游客在景区应有的游玩体验本是旅游景区赖以发展的长远之道,而在改制后乔家大院景区服务质量全面滑坡,则已然是该景区竭泽而渔了。虽然在这一问题上,当地管理部门难辞其咎,但也应看到造成这一问题背后的制度缺陷。如果不能以制度化手段,保障长期利益以超然的地位,那就是人为挑起资本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在美国华尔街,企业股东为了迎合股市里的资本大鳄和获得更多股市分红,甚至会逼迫公司财务造假、压减技术人员工资、变卖公司技术专利,这其间又上演了多少英雄气短、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制度“譬犹水火不相能然也,而鼎在其间,水火不乱,乃和百味”。
培育一个好的品牌不容易,但想毁掉它却也不难。在这一事件中,尤其需要明白不论是私有化还是公有化,处理好“长短期利益”争论,才应该是此次乔家大院景区和各类组织、企业、法人单位管理者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一门心思“赚快钱”粗暴变现,不能给予长期利益以超然的地位和利益保障,好的品牌、好的服务、好的产品、好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