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重庆市民向上游新闻反映,重庆某医院新修的门诊楼内挂号处窗口低矮,而且没有座椅,一位老人前来看病时,只有跪在地上挂号,看着很令人心疼。
这种“蹲式窗口”,曾因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相同被称为“丁义珍式窗口”的例子,而在媒体上“红火”过好一阵。借力《人民的名义》,这种很不人性化的服务窗口一个接一个的被整改,但之后还是时有曝出,都是沿着“媒体曝光——涉事单位整改”这样的模式,由此又引发了“不曝光就不整改?”的质疑。
现在,这种情况又来了:媒体记者采访了重庆这家仍存在“蹲式窗口”的医院后,院方表示将整改。而鉴于对窗口进行整改将会耗费很长的时间,会影响到前来挂号和取药的市民,院方将在挂号和取药窗口配备凳子来方便前来就医的市民,让服务更加人性化。
窗口整改不但会耗费好长时间,也会耗费相应的资源;而这家医院的门诊楼既是新建的,在“蹲式窗口”饱受吐槽的背景下对这个问题竟一点反应都没有,这是最让人困惑的问题。而无论是院方不知群众对此的意见,还是对频现的媒体曝光不敏感,对老人跪在地上挂号的情况视而不见,非要等到媒体要曝光了才想起来整改的做派,显然是需要改正的。
“蹲式窗口”竟也成了一个“前赴后继”的问题,曝光了一个、解决了一个之后,还会有下一个、下下一个,这种现象要比“蹲式窗口”更让人困惑难过。
还有多少“蹲式窗口”的单位在排队等候媒体曝光?这个问题已经问了好几年,现在看,问题仍未过时。而这种现象,恐怕折射出一些单位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媒体曝不曝光,问题都在那里。不曝光就不改进,甚至假装不知道有问题存在,根本原因是管理者眼中看不见群众利益;而媒体一旦曝光,管理者马上就换了一种态度,究竟是群众利益意识迅速复苏,还是担心媒体曝光会影响到自身利益而高度重视?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
“蹲式窗口”问题,重庆这家医院会不会是最后一个,很难说。而如果再有“前赴后继”的情况,媒体监督、舆论关注的点有必要“侧移”到“不曝光就不整改”这个焦点上——就问一句:明摆着的问题,为何非要坐等媒体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