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乱局何时了?-中国讯息网

香港乱局何时了?

作者:戴庆成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7-30 19:50:18

香港自从6月9日爆发大规模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的游行后,社会一直动荡不安,示威冲突甚至愈演愈烈。至今已持续50天的乱局,何时才能望见终结的曙光?

回顾反修例运动初期,特区政府像2014年一样采用了拖字诀策略,强调修例草案“寿终正寝”后,就以不变应万变,静待民意逆转。事实上,2014年“占领中环”后期,民主派闹得多就逐渐失去民心,大多数港人反对堵路,其后警察执法便水到渠成。

从某种程度上说,港府的策略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随着反修例行动持续升级,示威者围堵警察总部及政府大楼瘫痪运作、冲入立法会大肆破坏会场,以至后来包围中联办和涂污国徽等等,既影响民生,也令越来越多港人对公共安全以至抗争运动产生了担忧。

另一边厢,反修例冲突不断,不少港人的情绪或多或少受到事件影响备受困扰,需要求诊,渴望社会暂停冲突的声音也渐渐壮大。

然而,过去一个多月发生的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却打乱了当局的如意算盘。一是示威者梁凌杰意外堕楼,送院不治。他穿着黄色雨衣的身影成为反修例示威的“图腾”,激发许多年轻示威者坚持港府要回应运动五大诉求,以对得起死者。

二是日前元朗有“白衣人”空群而出暴打巿民。虽然未有确实证据证明背后是建制派策划,但已令社会产生了“警黑勾结”的观感,也令港人对政府的不满升至前所未有的极点。

所以过去一个多星期,元朗大游行和中环集会虽然未经警方允许,依然吸引了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港人参加。令人更忧虑的是,这场反修例运动近来出现了加快升温的趋势。

第一,抗争地点扩大。香港大规模的示威和游行地点,一般都落在港岛的金钟区。但近来港府对反修例示威诉求“不动如山”,每周的示威活动也就遍地开花,由港岛中上环到九龙的西九龙高铁站,再到元朗,“战场”甚至有可能在未来数周延续到其他地区。

第二,参与抗争运动的人士越来越多元化。上街的群众,除了年轻人和低下阶层的失意者,前问责官员、学商界领袖,甚至连一向恪守政治中立原则的公务员,连日来也纷纷联署,就反修例议题发声。

两名分别来自劳工处及运输署的公务员,日前更“现真身”公开见记者,表示将于本周五在中环遮打花园举行集会,要求政府回应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等诉求。所谓城堡往往是先从内部攻破,目前港府的管治似乎已经接近“崩溃”。

第三,抗争运动的诉求不断提高。反修例运动原本的目的,是要求政府回应五点诉求,包括撤回《逃犯条例》修订。这种“抗争”运动的目的很简单直接,就是逼使当局停止推行上述的政策,运动任务便宣告完成。

但演变至今,“反送中”抗争已逐渐转化为“革命”。不少示威者高呼“光复香港,时代革命”。“革命”已截然不同于“抗争”,是指推倒整个制度,然后建立一个新制度。他们的目标已经转为瘫痪特区政府,终极目标更是指向冲击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管治权。

换言之,当初特区政府选用柔性方式,希望尽量拖延,然后让反修例行动自然死亡的策略,已经渐渐失效。这个做法不但无法平息示威者的怒火,反而进一步刺激了示威者,让反政府的风气持续。

在反修例风波争议不断之际,国务院港澳办新闻发言人昨天在北京召开记者会,介绍对香港当前局势的立场和看法,也引起了很多港人期待。毕竟这是香港回归中国之后港澳办首次召开记者会,也是北京当局首次公开回应反修例风波。

岂料港澳办新闻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虽然放软了语调,仍然重申坚决支持特首林郑月娥施政及警方严正执法,又拒绝支持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显而易见,这些说法无法令香港抗争人士感受到中央政府是和他们站在同一边,理解他们的诉求。

在此情况之下,近月每个星期在香港不同地区重复上演的游行、冲击,以及警民冲突,短时间内看来都不会休止。香港乱局何时了?恐怕无人能准确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香港乱局何时了?”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