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陆金所计划退出P2P业务”的消息引发关注。陆金所澄清,其“P2P业务正积极响应和配合监管‘三降’要求,网贷业务正常运营”。实际上,对于深圳而言,最近一段时间行业的“瘦身效应”同样在发酵中。按照深圳官方公布的两批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名单,包括自愿退出和失联的P2P平台总数接近150家。
从深圳监管层释放的消息来看,在备案延期的大背景下,推动行业加速出清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心。实际上,反哺小微、服务实体是网贷行业存在的价值坐标,但除浊扬清也是市场的净化过程。在深圳各界的共识中,风险专项整治排查得越透彻,越有利于推动备案及监管政策趋向完善,经受合规检验的网贷平台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榜名单:注册地在前海的就有69家
作为互联网金融重镇,深圳正在做减法。来自深圳市金融办的消息,日前深圳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深圳市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第二批自愿退出且声明网贷业务已结清的40家网贷机构和7家失联网贷机构名单。
这是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深圳官方公布的第二批名单,以便让公众擦亮眼睛。
南都记者梳理看到,前后两批“自愿退出且声明网贷业务已结清”的P2P名单总数为111家,失联机构34家,这意味着目前深圳官方的风险专项整治名单总数接近150家。而在自愿退出名单中,包括了东方金钰、康达尔金融信息、深圳华强易信、鸿海金融信息服务、深圳中兴网信科技等较有名气的平台或上市系平台。
按照部署,该名单内机构应在限定时间内主动处置存量网贷债权,确保平台网贷业务结清,并主动申请办理工商注销登记或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变更。而失联网贷机构未与相关区金融工作部门取得联系的,将依法移送市场监管部门列入异常经营名录或采取其他工商行政监管措施。
值得留意的是,前海成为这批“上榜”机构的集聚地。按照官方统计数据,在这近150家平台中,注册地在前海就有了69家,接近半壁江山。
整治之下,深圳还有多少平台在运营?按照业内公开统计数据,深圳今年年初大约有近300家平台在运营中。从这两个月的密集整顿中,意味着深圳的网贷行业加速净化。
就在近日,中国互金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召开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明确了监管下一步要将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多措并举支持和推动机构良性退出或平稳转型的工作重点,并再次强调网贷机构信息中介的定位。
深圳金融办也提醒市民投资者审慎投资,自觉远离和抵制各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并共同监督各网贷机构依法履行法律责任。
组合拳:监管文件密集出笼
左手开诚布公,右手则是政令加码。与深圳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小组遥相呼应,围绕着“良性退出”的整体部署,深圳正在多拳出击。
南都记者从业界走访了解,最近一月来,“网贷知情人举报”、“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网贷资产清查指引”等组合拳,多份文件的密集出笼,成为工作重点。
按照6月底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出台的《中介机构良性退出知情人举报指引》,明确指出“网贷机构经营和退出过程中,存在销毁、隐匿、伪造数据资料、转移财产、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知情人可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鼓励实名认证举报成为一大亮点。该协会解释,实名举报提高了举报的效率,增强了举报的效果,也减少了恶意虚假举报的发生。
相得益彰的是深圳打击“老赖”借款人的鲜明姿态。本月初,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加强深圳市网贷行业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的通知。按照官方文件,经依法认定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网贷借款人,符合逾期时间超过6个月,经合法、必要的催收,且未按要求如实提交财产申报资料情形的,可以认定为存在严重失信行为,可列入严重失信网贷借款人名单。
动作还在持续。本月中旬,深圳对网贷P2P行业再抛出一份《网贷业务存量标的资产清查核实工作指引》。对于资产清查指引,深圳互金协会秘书长曾光解释,该操作指南可真实反映网贷存量业务资产情况,为网贷平台良性退出方案提供存量资产金额、逾期和坏账情况等重要数据,为兑付方案、预计最低兑付比率等提供重要标尺和依据。
站在监管层立场,一位协会人士向南都记者坦言:“希望缺乏实力的平台良性退出,让行业净化。”据记者观察,在深圳P2P良性退出的风口下,这套组合拳有助于维护大众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行业秩序。
转型之道:发力fintech转战助贷
实际上,除了“良性退出”的科学路径,如何正确转型也有了官方指导。
按照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简称175号文),明确指出了“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
由于深圳拥有海量中小微企业,加上牌照等限制因素,这三种转型出路中,助贷显然更合深圳网贷平台当前实际。
深圳金融科技专家、大数金融创始人柳博向南都记者分析,转型成为助贷机构,是当前一些正常运营的网贷机构的选择考量,以便继续服务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
柳博阐释,因为小微企业多年的融资困境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如何通过信贷技术破局小微金融的发展困境,成为眼下备受关注的风口,也是极具社会价值的命题,“中国不缺一家赚钱的银行,但更需要一家推动金融机构在小微贷款技术上迭代升级的金融科技公司。”他建议,fintech下半场已然来临,以信贷科技助推小微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研发“风险可控、成本可控、可规模化运作”的金融科技,可以实现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观察
顺应监管层要求,保持“三降”合规趋势
明确的监管和指引之下,深圳整个行业趋于稳定,尤其是头部平台,彰显了监管的正面效应。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通告全国94家登记的网贷平台信披情况。南都记者梳理看到,其中深圳9家接入的平台信息披露基本完整。互为佐证的是,按照公开数据,上个月深圳整体上多家头部平台的波动较为平缓,抗冲击能力相对较强。
站在自律立场,深圳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员、深圳互联网金融商会副会长单位、深圳融金宝董事长黄兵告诉南都记者,得益于不少出借人自我风险意识的增强,深圳行业趋于稳健合规。对于正在运营的平台而言,风控始终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脉。黄兵提醒,许多用户把平台规模大、体量大和安全划上等号,其实不然,关注平台应该关注其持续合规的能力、持续经营意愿以及是否有优质合规的底层资产、严密的风控体系等,不能仅凭规模和各种包装来判断。只有有效评估风险及控制风险,行业才能更稳健。
“深圳网贷行业的平台总数、业务总规模、出借人数量继续保持‘三降’趋势,顺应了监管层的要求。”天眼的分析师认为,从监管层释放的消息来看,深圳推动行业加速出清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心。风险专项整治排查得越透彻,越有利于推动备案及监管政策趋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