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受访家长和教育界人士表示,意见让公众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决心,但还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否则家长很容易被校外培训机构“洗脑”“带节奏”。(7月21日 中国新闻网)
民办教育的初衷是什么?弥补公办教育的不足,提供多样的教育选择,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然而,看看如今异军突起的民办学校,完全突破了既定定位,几乎成了优质名校的代名词。家长为了让孩子竞争民办学校,不惜重金补课,让苦苦挣扎在书山题海之中,择校达到白热化程度。
民办学校推动下的择校热,不但强化了应试教育,放大了家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焦虑,而且拉动了校外培训这一灰色的教育产业链。可谓苦了孩子,坑了家长,脱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部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这就是“公民同招,民办摇号”。
我们承认,大多数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优异。不过,这既与民校的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学管理有关,更与优质的生源密不可分。如果各地按教育部的部署,切实落实“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原则,那么,家长们必然放弃价格不菲的补课,让孩子拥有愉快、自由的假期及课余时间。
民办学校教学质量好,所有想报考的学生,在接受其高学费的前提下,参加公立民办的统一招生,然后通过摇号确定入学资格。如此一来,截断了民校提前招生、掐尖录取的途径,让义务教育更加公平。更重要的是,既然择校不再通过竞争激烈的考试,我想,绝大多数家长都不会再逼迫孩子参加他们并不喜欢的校外培训,而是尊重孩子的爱好,挖掘孩子的潜质。
“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入学原则能否给择校热降温?上海的数字最有说服力。2018年,上海实行了“公民同招,民办摇号”,民办小学报名录取比从上年的3:1下降为1.4:1左右,这意味着,民办小学的报名竞争遭遇拦腰砍。民办择校热急剧降温,校外培训机构的境遇可想而知。
教育部此次出台“意见”,目的是提升教育质量,而非是给民校穿小鞋,但畸形的择校热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有必要加以矫正。窃以为,只要各地教育部门切实落实“公民同招,民办摇号”的入学原则,校外培训机构的“生意”必定惨遭滑铁卢。之所以有些家长举棋不定,被校外培训机构“洗脑”、“带节奏”,还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政府的决心。因此,我们期待着各地政府的教育部门认真贯彻,尽早出台细则,给家长们吃一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