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爱心资助者都是有“爱心”的-中国讯息网

别以为爱心资助者都是有“爱心”的

作者:王军荣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7-20 11:01:52

        7月18日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公安局证实,该县章华镇卫生院副院长陈某雄以爱心助学帮扶之名,对13岁的帮扶对象小A实施强奸。陈某雄已因涉嫌强奸罪被华容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7月16日,警方将该案移送检察院起诉。

  一个卫生院副院长,一个曾获“优秀医生”称号的医生,竟然借着爱心助学的名义,对一个13岁的孩子性侵,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可最需要深思的是,如何防范类似的事件发生呢? 

  爱心助学,本是好事,然而,这位副院长却是借着爱心助学的名义对被资助对象进行性侵,经查,2017年9月开始至案发,陈某雄多次单独约小A出去,在宾馆、自己车上、自己家里与其发生性行为,实施强奸。孩子还小,安全意识不强,面对资助自己的副院长,可能真的无法抗拒,但却该有制度保护哪些被爱心资助的女孩子不受伤害。 

  以前媒体就报道过,“百色助学网”创始人王杰披着公益外衣,性侵多名中小学生。而以后,我们也很难保证不会出现有人会以爱心助学的名义性侵孩子。这些性侵孩子的助学者往往是“优秀”的,也是极具爱心的,在真相暴露之前,都以“爱心人士”、“优秀”、“善良”的面孔出现,这些“外衣”容易让人失掉警惕性,也容易获得被资助者的信任,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就此对其完全的信任,毕竟,爱心资助队伍中只要隐藏着一个“色狼”,就会伤害到孩子,而孩子一旦受到伤害,人生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即便是“色狼”最终受到法律的惩罚,但孩子受到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制度需要保证每一个孩子都不受伤害。 

  如何范被资助的孩子不受伤害?资助者和被资助者的见面需要有“第三方”在场。当一个成年人的资助者和一个被救助的小女孩见面时,应该事先让“第三方”知晓,小女孩子要受到“第三方”的保护。诚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对资助者的“不信任”。但人性是复杂的,在保护孩子方面,我们应该将“恶”的可能性要给予充分的考虑,在制度设计,在环节上不能忽略这一点,试想,这位副院长如果没有和小女孩“单独”见面的机会,或是要见面有“第三方”在场监督,那么性侵的事可以避免。另外,需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当发现资助者有不轨的迹象时,应该及时报告大人,当受到威胁时,应该及时报警。当然,资助者可能会以各种方式威逼孩子,这就需要监护人及相关监督者仔细观察,要特别留意孩子有没有受到伤害,这样可以将“伤害”降至最低。 

  爱心助学隐藏着“色狼”,这样的概率是存在的。需要用完善的制度及强有力的监督防止“色狼”伤害到孩子,要让“色狼”没有机会伤害到孩子。别以为爱心资助者都是有“爱心”的,对爱心资助者同样应该有最起码的“警惕性”。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别以为爱心资助者都是有“爱心”的”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