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起,韩国《禁止职场欺凌法》正式施行。明文规定,用人单位或员工利用其在公司内的地位或关系,超出工作范畴,给予其他员工身体、精神和情绪上的痛苦或导致工作环境恶化的行为属欺凌行为。除了在办公室和工作地点之外,在社交媒体、出差地点、聚餐场所以及私下见面时出现类似的行为也将被认定为欺凌。这意味着,让女职员跑腿泡咖啡、强制员工表演才艺、聚餐迟到要求罚酒等行为,从此在韩国都会被列入职场欺凌。
韩国娱乐圈此前曝出不少丑闻,相信这一法律的通过,与此前韩国舆论揭发的女艺人受欺凌事件有关。网上有网友就感慨,强迫员工做超出工作范围的事,这种现象在国内也很普遍。有人甚至建议参考韩国的做法,制定相关法律保护企业员工。但这项法律通过以后,在韩国国内也不乏反对声音,比如有高层管理人员就认为,法律对于“身体和精神痛苦”的定义是主观的,有被恶意利用的可能。如果相关法律规定和标准模糊不清,那么公司今后可能连年会、聚餐都不办了,这样的结果,未必是好事。
职场欺凌行为不易认定,很多企业员工也忌惮投诉后被人打击报复、“穿小鞋”,影响职场升迁,因而对职场欺凌者忍气吞声,这些都是事实。可并不是说职场欺凌行为是无法识别、不可定义的。比如说,故意给某人安排过多工作,故意排斥某人,让其感觉自己遭孤立、不受欢迎,都是欺凌的表现之一。而受欺凌者的身心痛苦也是真实的,比如因为害怕上班而出现睡眠问题,每天会因为要回到办公室而感到焦虑,长期抑郁和焦虑之下引发健康问题,等等,在受欺凌者中都相当普遍。而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那么基本上,你可以认定自己受到了职场欺凌。
而欺凌者的目的是控制。以大欺小、老人欺负新人,在许多地方都被视为职场“惯例”。欺凌者从折磨他人中获得快乐,除了一般人说的“变态”心理,更多时候,是为了控制受欺者。有时欺凌是一种“考验”,类似人类学中说的“通过仪式”,只有服软、顺从的人,才能得到欺凌者及其伙伴的“认可”,从而进入职场复杂的人事关系和权力结构中。一旦进入这种企业内部的“权力的游戏”,受欺凌者很可能有一天也会变成欺凌者,将职场的劣质文化延续下去。
此外,职场欺凌与职场上、同事之间激烈的竞争意识也有关系。这一点跟校园欺凌不同,校园里的欺凌者总是挑选柔弱的受害者来欺负,职场欺凌者却一般针对那些被认为会威胁到自己前途事业的人——如果你工作比他出色、业绩胜过他,那么他们就要找机会挫挫你的锐气。
因此,职场欺凌虽然认定难、搜证难,但制定相关规定来消除欺凌产生的土壤,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对那些习惯于在企业单位里欺负他人的“霸王”,这是一个警醒。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如果纵容欺凌行为,放任恶意中伤刁难之风,必定会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从长期来看,企业的竞争力会因此受损。因此,对于职场欺凌现象,企业有必要加以正视,在员工守则中加以明确规定,在入职培训中增加相关内容,确保所有员工都有“不能欺负同事”和反欺凌的意识,知道投诉的渠道。唯有让企业、员工都能感受到反职场欺凌的好处,法律的推行才有坚实的现实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