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布的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引发当地考生家长的巨大热议。一位家长表示:“去年,我(孩子)这个分数也许能上省示范高中,可今年差点就没学校可上,太惊险了。”而对比市区634分的最低线,下辖的含山县504分、和县501分、当涂县519分,都比市区要低至少115分。为此,不少家长向教育部门反映了“普高分数线过高”的问题。
而在分数线公布5天后的7月10日凌晨,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关于部分普通高中追加招生计划的通知》,宣布在市区4所学校分别追加100名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名额,并降低30分进行投档,这意味着该市又有400名考生可以搭上普高“末班车”。不过,604分的最低线也还是较市内其他县高出了100分左右。
对于很多学生及家长来说,上普高是上大学的重要前提。尽管高校扩招带来了大学生规模的连连上涨,而且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亦不容乐观,但学历崇拜的社会观念并没有真正减弱。本科文凭比专科文凭更好,而不管具体的学校、专业,这被理解成就业市场上的一个标准信号。
不过,当大学毕业生被称为“大白菜”的今天,一般本科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已经表明,对于相当部分成绩中等的中考生来说,选择普高未必是一条更好走的道路。这一就业困境的存在,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副产品。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体系不能培养出更符合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工人,相反,涌向社会的是本身已经十分饱和的白领候选人,对于家庭和国家来说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因此,从宏观层面来理解,中央在“十三五”期间加大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视,在“十四五”期间争取实现改革成果的落地,是符合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但是,面对这一毋庸置疑的改变,想要普通考生家庭接受这一变化却不能通过简单缩小普高招生名额来定。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职业教育应该尽量多吸纳主动进入的学生,而不是因为分数不够被动进入的考生。
要解决主动与被动的问题,当然需要很多条件,也需要较长时间。因为选择教育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你没有办法中途退出,那样成本太高。所以中高职院校需要从结果倒推回来,用结果来说服考生。例如,在许多发达国家,蓝领工人的收入是普通白领的2-3倍,这样一种收入上的差距,使得中学阶段的分流变得更为自然。
市场是理性的,但折射在教育层面,又必定是滞后的。更何况,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存着大量问题。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职业技术学校的“学风问题”是他们关心的重中之重。进入职校就等于混日子,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少,而现实中情况也的确存在。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要大力整顿学风,通过转变自身形象来吸引考生,这一点也很重要。
不论是结果还是过程,进入职校的前提是让人感受到尊重和希望。应试教育的检测成绩,实际上并不能全面地反映考生的能力,一个人是否能够真的成材,兴趣、舞台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也因此,职业学校如果能够提供更多更大更好的舞台,令很多考生的兴趣得以持续,那么,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分数线之争,也就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