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写材料”成了基层干部的“心病”-中国讯息网

莫让“写材料”成了基层干部的“心病”

作者:刘盛威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7-15 12:31:04

         起草公文、制定文件、上报材料是基层工作分内之事。然而,近年来,政府机关里的许多年轻科员越来越不愿写材料了,甚至“连抄也不愿抄”。

  “材料”作为公务活动的书面用语,是高效准确地传达政令政策、处理公事公务的重要工具,一份用词准确、措施明确、行文逻辑清晰的材料,可以有效推动工作落实;相反,词不达意、文不对题、内容东拼西凑的材料则会严重影响工作开展。因此,熟练应运公文写作,应是每个公务员的必备技能和分内之事。 

  然而,现实中,“写材料”却成了部分基层干部的一块“心病”,一见到材料就躲得远远的,即便是“赶鸭子上架”,也是敷衍了事、能拖就拖,“催一下,动一下,再催一下,再动一下”,写出的材料也是“拼拼凑凑、缝缝补补、修修剪剪”后的“众筹”文章,以至于“粗看篇篇是真理,细品句句是废话”。 

  是什么原因让“写材料”成了基层干部的“心病”?笔者认为,这其中必然有基层干部自身“抵抗力”不强的问题:比如担当意识不足,怕吃苦受累,材料写的得过且过;工作没做到位,心虚没底气,材料只能生搬照抄;急功近利,为博领导眼球,材料编的浮夸虚构。但追根溯源,还是由于“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政绩风没有彻底消除导致。 

  当前,仍有一些地方以材料多寡评判政绩好坏,习惯于听听汇报、查查痕迹资料,工作干没干,就看材料写没写,报告交没交,“以材料论英雄”,反而对是否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是否密切联系群众从实际出发漠不关心。如此“政绩歪风”在行政级别的层层加码下,令基层一线干部“苦不堪言”,从原本深入群众真抓实干的“人民勤务员”,变成了每日挖空心思“伏案疾书”的“职业写手”,“写材料”成为基层干部的“心病”也就不难理解了。 

  因此,要真正治好基层干部怕写材料的“心病”,除了要从基层干部自身抓起,引导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磨砺“板凳坐的十年冷”的坚韧意志外,最根本还是要重点整治“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政绩风。一方面要持续完善部门考核指标,深入一线考核基层干部实绩实业,用群众实实在在的口碑代替材料虚无华丽的词藻;另一面要敢于处罚,敢动真格,对那些“认认真真走形式,虚虚实实抓落实”的“材料干部”坚决取缔,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以儆效尤。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莫让“写材料”成了基层干部的“心病””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