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湾战争风云漫谈-中国讯息网

波斯湾战争风云漫谈

作者:于时语 阅读量:7578243 发布时间:2019-07-08 23:25:02

伊朗近日击落美军无人机后,与美国的战争几乎一触即发,似乎只是特朗普总统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剑拔弩张的美伊军事对峙,会引发大中东地区下一场大规模战争吗?

以我的看法,擦枪走火的意外固然难以排除,至少在中短期内,虽然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都是主张对伊朗强硬的有名鹰派,华盛顿对伊朗开战的可能性并不很大。

一个简单因素,是国际帮手问题。近几十年来,美国针对穆斯林国家的所有军事行动,无不靠拉起广泛的“联合阵线”。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老布什总统所发动的第一次波斯湾战争,除了北约盟国,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都站在华盛顿一边。美国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则是北约破天荒引用第五条款发起的“共同防御”战争。然后是小布什总统的伊拉克战争,虽然德、法两国不肯参与,华盛顿还是和英国一起拉起了一个颇为可观的“情愿同盟”。

颇讽刺的是,在上述三场战争中,伊朗都实际帮助了华盛顿。还有便是推翻利比亚卡达菲政权,是欧洲英法两国领头的战争,总统奥巴马落得一个“从背后领导”的名声。

当前的美伊对峙,是华盛顿退出欧美共同签订的伊朗核问题国际协议所引发的。如此单方面废止国际协议,引起欧洲英法德三大国共同反对。后者正在与华盛顿的全面经济制裁针锋相对,设法帮助伊朗设立一个绕过美国控制的国际支付系统的贸易结算机制。

就连在叙利亚内战中与伊朗敌对的土耳其,也与伊朗建立了紧密经贸关系。而且穆斯林移民已经成为欧洲基督教文明的“生存性”危机,根本没有可能制造更多的中东难民来搬石砸脚。目前在美伊对峙中,支持华盛顿的其实只有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作为不肯吃亏的商人,特朗普应该知道,单靠这两个“盟友”来发起另一场对穆斯林国家的战争的成本代价。

第二个因素是战场的范围。过去10多年来,伊朗的精明观察,是从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例证看到,美国在军事上收拾穆斯林国家的一个关键,是单个击破。伊朗于是在大中东地区积极扩展影响,建立了从阿富汗边境直到地中海的“什叶派新月”,代表了一种积极防御战略。

由于这一“区域霸权”,美国如果对伊朗发动战争,必然蔓延到整个大中东地区,从阿富汗直到伊拉克、黎巴嫩、也门,甚至沙特的东部省份和其他中东小国。考虑到单单一场阿富汗战争,已经耗费美欧天文数字,可以想象对山姆大叔的财政而言,伊朗战争会是何等噩梦。

与此相关的是对手的实力和战斗力。还在伊朗革命政权草创之初,在叙利亚之外整个阿拉伯世界和美国支持下,萨达姆政权发动两伊战争,甚至用上欧洲援建工厂所制造的化学武器,却未能占领一寸伊朗领土。以色列半个世纪来打遍中东无敌手,却对付不了伊朗武装训练的黎巴嫩真主党。

叙利亚内战之初,国际上普遍认为阿萨德政权败亡在即,今天却咸鱼翻身。叙利亚固然有俄罗斯空军的帮助,但伊朗组建的“什叶派国际纵队”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它拥有宗教信仰外加民族主义支撑的顽强战斗力。

这次伊朗一举击落价值超过1亿美元、具有多种主动防御功能的美军无人机,连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都承认,这显示伊朗的高科技武器并不落后。

顺便提一下,伊朗这次使用的是Khordad3号地对空导弹。Khordad是与阿拉伯回历(阴历)不同的伊朗日历(阳历)中的3月份名字,起源古老,可以追溯到拜火教时代的神祗。由此可认识到伊朗古老深厚的文化渊源,以及因此产生的强烈国家凝聚力和民族主义。

最后是基本的国际地缘政治。美国把中国看作竞争对手并不新鲜,奥巴马总统任上已经是“圈路”(Beltway, 围绕美国首都的495号州际公路,常常泛指华盛顿政界)中的一种共识,所以才有向亚太地区的战略转向。

可是《经济学人》周刊当时就有一篇封面专评,指大中东是华盛顿难以摆脱的战略包袱,会严重拖住美国向亚太地区转向的后腿。特朗普发动美中贸易战,是把中国看成美国世界霸权的最大威胁。美国如果发动旷日持久的伊朗战争,北京绝对是最大的国际赢家。特朗普的智商再不如奥巴马,也不至于愚笨到如此地步。

华盛顿的如意算盘,是想通过严厉的经济制裁,来促成某种“颜色革命”和政权更易。如我多次评论,伊朗政权虽然有重大缺陷,却绝非大多数阿拉伯国家政府,如特朗普所声称“没有美国支持,连两个星期也撑不到”。不过这是另外一个题目了。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波斯湾战争风云漫谈”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