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成绩单”也是“检验单”-中国讯息网

垃圾分类“成绩单”也是“检验单”

作者:叶金福 阅读量:14882092 发布时间:2019-07-08 16:17:57

        昨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一周,全市垃圾分类“成绩单”出炉。新京报记者从上海城管部门获悉,截至7月6日,共开展检查9600余次,其中三分之一被要求整改。另外共开出罚单190张,平均每天开出32张罚单。其中针对个人的查处有15起。检查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138家次,4家企业因存在混合运输、遗撒滴漏等行为被立案查处。

  众所周知,垃圾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日产垃圾1.2公斤,并且每年以10%的增长率递增。可以说,垃圾的处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其实,世上本没有什么废物,包括各种垃圾,只要好好利用,每样垃圾都是资源,通过回收再处理,完全可以再利用。有的可用来做肥料和建筑材料,有的还可以用来发电。比如: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可见,只要把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垃圾就是宝物。 

  眼下,无论是在城市里,还是在各地农村里,垃圾箱随处可见,既有可回收垃圾箱、又有不可回收垃圾箱,还有有害垃圾箱。这些垃圾箱的设置,其主要目的就是便于广大市民把垃圾进行合理的分类,使垃圾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既能节约资源,减少浪费,还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可见,垃圾分类好处多多。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市民却难以做到垃圾分类,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家中的各种垃圾都一股脑儿地混装入一个垃圾袋里,然后直接往垃圾箱里一扔了之。有的明明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却因为图一时方便而懒得去分类。有的甚至还故意把垃圾错扔垃圾箱,把可回收的垃圾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里。结果,致使各地许多垃圾分类箱“形同虚设”,成了一种摆设。 

  此次上海从7月1日起率先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并公布了垃圾分类一周的“成绩单”。笔者以为,这份“成绩单”其实也是一份“检验单”,它不仅是在“检验”市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而且也是在“检验”相关部门抓好垃圾分类的“长效性”。因此,笔者以为,做好垃圾分类,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常抓不懈”,更需要广大市民的“坚持不懈”。尤其是作为一名市民,应把“垃圾分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做一名垃圾分类的“有心人”,让我们的垃圾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家”,从而既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又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如此,垃圾分类“成绩单”才会是一份满意的“检验单”。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垃圾分类“成绩单”也是“检验单””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