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台员工人数极为庞大,更需要相关立法保障。2023年,中国网约车平台注册司机总数已超过1亿,各地陆续宣布网约车市场饱和。93.8%的专职网约车司机,每天工作时长在8小时以上,其中,工作12小时及以上的比率高达46.5%。
截至目前,中国灵活用工的劳动者超过2亿人,美团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仅仅美团骑手总数已超过700万人,加上饿了么等其他平台,外卖员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
针对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平台规则制定不够公开透明、收入标准随意变动等问题,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今年初公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三份新办法;保障力度和强制性远远不够,更多的是有赖于平台企业的自主规章加以维护。
如美团外卖有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近年来美团在重要节假日均投入专项补贴,确保骑手的高付出能有高回报。2023年冬季,美团配送在中国投入17亿元补贴,保障骑手在低温天气配送劳有所得,元旦、春节假日跑单能获得更高收入。
但是笔者曾经问询一位网约车司机,他是早上6时多出车,晚上11时收车,除去三顿饭,一天大约有16个小时在路上;每天这么长时间工作,回到家就想直接躺下。这不是少数情况,据公开报道,有一些在上海开网约车的司机,甚至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困了就睡,醒了就干。
一般人可能以为,像这样拼命开车,挣到的钱自然也会多,但事实并非如此。有记者采访数十名网约车司机,扣除租车费、房租、充电费等成本后,司机普遍月收入在6000元至8000元之间,换算下来跑一公里挣不到1.5元。
这种现象折射出平台劳动者在现有《劳动基准法》保护体系下的制度空缺。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吴文芳认为:“《劳动基准法》保护的目标不只是有劳动关系劳动者的休息权、健康权,而是只要提供劳务者,就应当在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等方面享受法律强制性保护,背后的法理基础不只是劳动权的保障。特别是在当下平台劳动者与平台关系大范围突破了劳动关系属性的背景下,确认劳动基准的权利保障属性,拓宽法令的适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9月25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意见提出,须要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这表明中国已经意识到,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以完善的劳动保障和提升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才是避免无限内卷、扩大内需和消费、构建和谐社会的真正良方。新加坡本次立法,在劳动保障方面,和40年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那样,再次启发中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