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诞辰纪念与追忆希望岁月-中国讯息网

邓小平诞辰纪念与追忆希望岁月

作者:王庆民 阅读量:9583 发布时间:2024-09-03 17:40:16

人们怀念邓小平,追忆曾经充满希望的岁月,也是在表达对当下的不满。在僵化的、形式主义的、暮气沉沉的今日,人民更加向往那生机勃勃的年代,也对邓小平务实的作风和宽广的胸襟更为钦佩。

8月22日是中共领导人邓小平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中共官方隆重纪念,除了国务院总理李强外访不在北京,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悉数参加,中国民间纪念声量和规模虽然有限,但在多年舆论环境压抑下,已属难得。

中共官方的纪念,着重于讲述邓小平早年投身革命、为中共发展壮大和政权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在毛时代之后又开启改革开放、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繁荣富强,是中共建立、发展、巩固政权及共和国建设的功臣。

至于中国民间的纪念,则主要集中在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让人民富起来的功绩上。多年来,中国互联网上对邓小平的称赞很多,最普遍的评价是“让人民吃饱饭/富裕起来”,并以“邓公”尊称之。

当然,对于邓小平,也有不少来自多方的批评声音。在毛泽东道路的追随者看来,邓小平是背叛者、走资(资产阶级道路)派,让中国陷入贫富悬殊和腐败堕落。对于民主派人士,则认为邓晚年的举动阻碍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不过,在中国舆论场中,对邓小平持正面看法、认为功远大于过的,仍然是多数。只是因种种原因,这样的声音近年比较分散和低调。

可以期望更美好未来的时代

许多中国人怀念邓小平,并不只是因为他的改革开放、让老百姓吃饱饭、富起来,还在于他的务实作风、亲民姿态、敢于革除积弊,以及政策带给中国人予希望,可以期望更美好的未来。

1970年代后期的中国,经过文化大革命及诸多政治运动、违背现实和科学的经济政策,国家经济瘫痪,多数国民处在赤贫,很多地方生活水平还不如1949年之前。频繁的政治运动让中国人民饱受打击,麻木而迷惘。

邓小平果断的拨乱反正,停止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平反建国后一系列冤假错案,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并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政策的根本目的。在对待毛泽东及其追随者时,也采取较为宽松的方式,“团结一致向前看”,避免新一轮政治对抗。

中国就此较为迅速平稳地走出毛时代各种破坏的阴影,走上经济快速恢复发展、人民生活逐渐改善的康庄大道。虽然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但如无邓小平果断又精明的一系列决策和操作,中国未必能较快地、转型阵痛较少地走上与“前三十年”迥异的新路。

邓领导的改革开放让处在贫困绝望、在各种眼花缭乱的政治斗争中无所适从的中国人,一下子有了“奔头”,有了获得新生的感觉。人们可以通过劳动,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之类的物质需求,也能自由穿衣打扮,可以听邓丽君的歌、可以喝美国的可口可乐……很多毛时代闻所未闻或遥不可及,甚至触犯政治戒律的东西,都可以自由追求。人们虽然仍不很富裕,社会治安也不佳,但却离开牢笼,人生有了无限的可能。

之后的30多年,中国虽然经历各种波折,但整体仍然是向上的,也就意味着人们一直有“生活越来越好”的希望。即便是每天在血汗工厂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农民工,也知道努力工作可以让自己和家庭摆脱贫困,未来孩子也能过上比自己好得多的生活。正是这样的信念,激励亿万人民努力奋斗,以辛苦劳动实现生活改善、阶层跃升。

这样的希望建立在邓小平及后继者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之上。1990年前后中国的政治动荡、苏东剧变,冲击着中国,很多人一度丧失希望。但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同年中共十四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让人们恢复对中国保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信心。之后的江泽民和胡锦涛,都维持了邓小平的路线。

而且,从1980年代至2010年代初,中国一直保持一定的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民间组织和参政空间也能存在。如“独立候选人参选人大代表”的新闻,就常见诸报端。社会有一定的弹性和容纳异见空间,也就让人能保持希望。

但最近10年来,中国的政治和舆论环境,与改革开放的前面30年相比,变得显著封闭和压抑。中国发展也陷入瓶颈,阶层固化、经济下行、各行业内卷、医改教改停滞等,让人从希望转向失望乃至愤恨。如今多数国民的物质条件,要比1980年代至1990年代好很多,但那时趋势是在向上,现在却是停滞甚至倒退。

人们怀念邓小平,追忆曾经充满希望的岁月,也是在表达对当下的不满。在僵化的、形式主义的、暮气沉沉的今日,人民更加向往那生机勃勃的年代,也对邓小平务实的作风和宽广的胸襟更为钦佩。

中国百姓这样的追忆和情感,应被执政者所知。当今执掌中国各级权力机构者,对邓小平的纪念和学习,不应变成行礼如仪,而应真正领会和学习邓小平生前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务实与民本立场,以及对党内同仁、对民间、对外部,都抱持开明宽容的态度胸襟,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有改革的魄力,以及在制定政策与面对重大事件时的优异能力。做到这些,才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真正学习应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谛。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邓小平诞辰纪念与追忆希望岁月”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