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质战斗力看台海AI之战-中国讯息网

从新质战斗力看台海AI之战

作者:林颖佑 阅读量:9038 发布时间:2024-07-17 16:43:43

中共开始多次利用无人载具,期望能刺探台湾防空网的漏洞,也利用海军舰船在周遭的行动,收集台海周边的战场资讯。对台湾而言,如何强化自身的资讯工业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可能就是台湾新政府最须思考的一部分。

今年3月中国大陆“两会”对国防议题的论述似乎并无太多亮点,但在所公布的资料中仍有几项特点。首先对当前解放军军力发展运用而言,最大的阻扰不会是来自外军,而是解放军自身的部队后勤整备与内部管理问题。这些都反映在中共的反腐行动中。

这也经常会与中共所称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相结合。固然“党指挥枪”是雷打不动的硬道理,但若在人事任用上是以此为主,是否会出现“先求红再求专”“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这都是要思考的部分。

“两会”中的报告凸显党的重要性,以及强调这一年解放军出色完成担负的任务与使命,最大原因就在于对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第三任期的“再肯定”。毕竟若建树有限,是否也为习近平的第三任期蒙上阴影?这些都是在“两会”报告中必须要肯定自我的原因。

此外在军费上,国防预算的稳定增长除了与现代化有关之外,解放军亦相当强调部队待遇,这可能也与当前中共普遍经济状况不佳有关。若在整体经济较为艰困的情况下,国防经费的增长也代表军人待遇稳定,在面对少子化挑战下,征募适当人才。这些也会是在国防预算增长背后可以思考的方向。毕竟除了新装备的研发、演习次数的增加、后勤的维持,人员的待遇也是国防预算的重要项目。

最后可注意的是所谓的“新质战斗力”。3月7日习近平在中共全国人大解放军武警团组会议时下达指令,要发展所谓新质战斗力,也让外界对此名词相当好奇。

解放军早在2015年就使用此名词,如2015年底在《人民日报》专栏即提到引进新质战斗力的概念。当时定义为:基于资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集综合感知、即时指控、精确打击、全维防护、聚焦保障于一体的资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基本形态。而后在2017年的《解放军报》中,也有提到随着军事科技进步以及军事任务转变,曾经的新质战斗力将逐渐演化为一般战斗力,被更新的新质战斗力所取代。

虽说如此,但在习近平上任后,经常会将过去的名词重新使用,赋予新的意涵。如此旧瓶装新酒的手法便出现在所谓的“新常态”——开始是偏重在探讨经济的转型与变化,但是在近期已经作为习近平改革的重要指标,代表会建立新的规矩以及新的作为。这些行动不会是短期的口号,而是会取代过去的行为,成为新的准则。因此在探讨新质战斗力时,虽然可以借镜过去的意义,但更须注意在当前科技的运用下,是否会有新的意涵与应用。

具体而言,3月8日的《解放军报》便在“不断向新兴领域要新质战斗力”的文章中称,新兴领域是相对概念,内涵随技术发展不断变化。现今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AI)、网络空间、深海、太空等领域,因新概念和新技术不断出现,被视为新兴领域,不仅可衍生新质生产力,还能加速新质战斗力生成。这代表新质战斗力应该与解放军一直以来所称的“信息化”“智能化”脱离不了关系。

在新一代的战场环境中,无论是航天、雷达、电磁压制与网络作战需要的人才,都与过去“小米加步枪”的战场有极大差异。如何招募、培养、留用所需的人才,更是在当前少子化与经济全球化下的挑战。

增加台海周边飞行目的是取得参数

这些都代表新质人才与过去政府所提供需要的待遇必定不同,甚至在来源上要有效发挥新质战斗力,也可能不会只需要军队的人才。这又回到中共经常提到的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概念,但这不会是只有生产或是科技上的合作交流,更涉及人才的培育与合作。毕竟在智能化时代,军民之间的界线会更为模糊,但如何将这些能力从实验室应用到战场,都还要不断的实战化演训。这些可能都是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之间的关系。

在新质战斗力中,AI应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当然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没有办法让装备或载具可以具有独立思考的作战模式;但是现阶段可以透过参数的设定以及条件的设定,让无人载具有更多发展空间。

但在将AI实战化之前,会需要更多参数。这也代表解放军必须有更多的使用经验,来增加资料库的数据,做到训练AI的目的。这也可能是近期中国大陆多次运用无人载具,在台海周边飞行的原因。毕竟对中国大陆而言,台海很可能是下一个重要战场,透过非战时的飞行取得参数,有助于未来的战争。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最大的挑战不在于科技研发,而是在组织管理上的限制。相信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之下,一旦北京打算大力发展AI,在科技上绝对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在2024年4月底,解放军将2016年刚成立的战略支援部队彻底改组,将太空作战、网络作战以及信息支援部队独立于战略支援部队。

固然,组织与AI在军事上的应用不一定有必然关系,但在经过2014年的军改后,解放军在2024年再度对其掌管资讯的相关部队进行改组,这些调整都需要时间来磨合。特别是在人才的配合上,解放军是否依然可以如同过去所言:宁愿让人来等装备,而不是要装备来等人。但这些面对AI时代的解放军士官兵,如何在科技作战与党指挥枪的组织管理模式做出相对应的结合?这些都需要时间观察,毕竟使用装备的还是人。

这也是为何在“两会”中,中共多次强调军民之间的发展。如建设军地统筹、加强新域新质动员能力建设与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相关叙述,都与民间有关。可看出中共过去不断强调军民融合,但现在更希望寓军于民,利用民间的人才、资本甚至军民两用建设,来发展国防。这些都是从“两会”中可观察到的国防发展意涵。

对两岸关系来说,赖清德上任后,中共立即对台发动联合利剑2024A军演,采用传统海空兵力来对付台湾,期望达到封锁目的。虽然号称使用陆海空火箭军的联合兵力,但在演习过程中,并未看到发射东风导弹,并未如同2022年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所发动的军演一样,借由导弹飞越台湾上空来达到威慑目的,而是希望借由传统兵力,将台海问题限缩在两岸之间,不让周边国家都感觉到可能受威胁。

虽说如此,中共也开始多次利用无人载具,期望能刺探台湾防空网的漏洞,同时也利用海军舰船在周遭的行动,除对台湾造成威慑之外,也期望借由多次演训,收集台海周边的战场资讯,以利输入中共的战场模拟系统,让未来的AI作战系统能有更多数据支撑。这些都是在AI时代中,中共可能运用的方式。

对台湾而言,这场科技之战要在整体的科技研发力上,与中共一较长短的难度相当高。但当前台湾在关键零组件如半导体产业上,已经是国际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如2024年6月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访台时,多次在不同场合都提到台湾在AI产业中的重要性。这也说明台海稳定符合国际企业与各国的经贸发展。如何强化自身的资讯工业发展并与国际接轨,可能就是台湾新政府最须思考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从新质战斗力看台海AI之战”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