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将迈向老龄化社会-中国讯息网

马国将迈向老龄化社会

作者:陈春安 阅读量:9814 发布时间:2024-06-16 21:43:52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称,马国在未来20年可能成为老龄化国家。预计到2043年,14%人口将超过65岁。他接着强调,马国必须进行相关的投资与改革,当务之急包括改革退休金制度。马国目前退休年龄是60岁,但雇员公积金局会员在55岁可提取所有公积金存款,约25%会员在60岁之前已经耗尽公积金储蓄。

安华的忠告并非耸人听闻,老龄化的阴影越来越接近。但除了改革退休金制度,他还提及,优先投资银发族经济、建设亲乐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通过科技创新以实现积极与健康的老龄化社会。

安华的提醒固然让人忧心忡忡,但经过好几年的政治恶斗,各种3R(编者按:指种族、宗教、王室)课题充斥媒体与网络,终于欣慰地可以回到治国政策基本面,有前瞻性地抛出迈向老龄化社会的隐忧。

面对一步步逼近的老龄化社会,有何良方呢?可借鉴的是日本经验。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尽管晚于部分西方国家,但发展快速,很快超越了别国,目前已是世界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截至2023年,日本达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率高达29.1%。就业状况,有约29.7%的员工可在企业工作到70岁才退休。

然而,对于老龄化现象,日本政府并不坐以待毙。2018年政府出台“老龄化社会对策大纲”,共三大纲领。一、根据个人意向,发挥积极能力活跃于社会;二、完善生活的基础设施;三、依靠技术创新的成果。

再细分为六点。一、就业与收入;二、健康与福利;三、学习并参与社会;四、生活环境;五、研发和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六、促进、激发所有年龄层的活跃度。

上述的对策,都是概念,怎么落实在生活中呢?有两个点让人印象特别深刻。一是第六点的“促进、激发老龄者的活跃度”,灌输“老有所为”思想,强调老龄者可以“工作到永远”,媒体采访了数个个案,其中一个是76岁的柏光一,曾经轻微中风,但身体还好。他曾经管理一家小型出版公司,有一笔储蓄,生活无忧。虽然投资失败,他不自怨自艾,去建筑工地担任交通指挥员。敬业乐业,是个可以“工作到永远”的实践者。

激发老龄者的活跃度,是自强自重,也自保。但身体病弱的乐龄者怎么办?这就涉及“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有完善的医疗与护理。日本在机器人研发方面发展迅速,除了服务业机器人,目前也有护理机器人,可以进行看护、喂药、清洁等老人护理任务。

日本对老龄化社会的对策,可否移植到马来西亚呢?首先,人们会否抗拒机器人护理?与宗教有否抵触?再来是提倡“工作到永远”。马国根本没有日本企业的工作文化,别忘了日本经济在“失去的20年”之前,有着“永久雇佣”的企业文化。马国人向往的是尽早退休,回返家庭,含饴弄孙。

安华所指的那25%领光公积金者,宁愿在咖啡店闲聊、谈政治、争吵,喝得醉醺醺,无所事事。这种消极的“退休便万事休”观念,要改变过来,“激发老龄者的活跃度”,谈何容易?但愿安华苦口婆心的劝勉,不会落空。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马国将迈向老龄化社会”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