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记者陆铿-中国讯息网

中国第一记者陆铿

作者:魏承思 阅读量:6897 发布时间:2024-05-29 15:10:55

2008年6月28日,陆铿病逝于旧金山,享年89岁。按照他的遗愿,骨灰被埋葬在故乡云南。墓碑上刻着“中国一记者陆铿”,其实应该称为“中国第一记者陆铿 ”。

陆铿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始记者生涯,是中国最早的广播记者,曾作为驻欧洲战地记者,在战场上结识了美国三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马歇尔和麦克阿瑟。因此在圈中有“三五牌”记者的雅号。当然,在陆铿的记者生涯中,这样的辉煌只是插曲,更多的是苦难与惊险的篇章。

抗战胜利后,他担任《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因揭发孔祥熙、宋子文贪污案而激怒蒋介石,差一点丢了脑袋。1949年4月,他又因办《天地新闻日报》而下了国民党的大牢。刚获释不久,遭遇改朝换代,他又坐了共产党的监狱。1954年,陆铿获释,担任云南省政协委员。1957年被打成右派再次入狱,到1975年才重获自由,1978年4月赴香港。

陆铿先后度过了22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又因新闻而得罪国共两党,同时被海峡两岸列入禁止入境的黑名单,直到2007年才被允许回国。因此,阅尽历史沧桑的陆铿自夸平生只干过记者和囚犯两种行当。

常为新闻吃苦头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替陆铿取了一个名字:大声,从此圈中人都叫他“陆大声”。他果然不虚此名,除了声若洪钟外,也因为坦率直言,时有振聋发聩之声。陆铿早年在人才济济的新闻圈中脱颖而出固然不易,更难能可贵的则是在坐了长年黑牢之后,还为新闻事业奋力拼搏。他刚到香港就重操旧业,奋笔疾书,且一鸣惊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办《百姓》,访胡耀邦,奔走两岸,移师北美,不但成为新闻界的两岸第一人,本身也多次成为两岸新闻关注的第一人。

陆铿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他一生的环境大多没有新闻自由,因此常要为新闻吃苦头。但也正因为如此,他能说人所不敢说或不能说的话,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到晚年他表示来世还要做记者。 

陆铿热诚慷慨,永远令人如沐春风。旅美史学家唐德刚说过,“陆铿朋友遍天下,而且都是‘二十年的老朋友’,哪怕有的才第一次见面。”说来我也算是其中一个。当年,我困居美国加州西来寺,受到寺僧不公正的对待。那时我与陆铿从未谋面,他听金尧如先生谈起此事,居然替我仗义执言。我是个信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知道后始终拳拳于心。后来到了香港,托友人鲁效阳介绍,才有机会请他吃饭答谢。

初次见面,陆铿是那种一眼就可以认出来的人,身高六尺,高大魁梧,满头银发,嗓门洪亮,胸前始终佩戴一块宝玉。待人热情洋溢,但没有一丝的客套,片刻之间与你就已像是多年的故交。此后,他来香港小住时,我们都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他总是称我老弟,我则叫他“陆大哥”,彼此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近八旬仍在追新闻

那时陆大哥已是近80岁的人了,可是对新闻的热情依然不减当年,胸中总有一团火,总是在锲而不舍地追逐新闻,经常从美西到美东,从香港到台北,为一个小小的新闻线索,非追到底不可。那些年,我一边做主笔,一边跑台湾新闻。但凡台湾发生大事,我总能在现场看到陆大哥的身影。

2000年台湾大选,陈水扁上台,我正在台北采访。陆铿打来电话,邀我去王永庆家晚宴。我说已经买了回香港的机票。他知道我嘴馋,就用王府著名的“台塑牛排”引诱我改期,后来我还是去了。当晚在座的都是台湾传媒界的翘楚,我是唯一出生于中国大陆的香港传媒人。原来王永庆定期会请台湾传媒界聚餐,听他们分析国内外局势,召集人是陆铿和我的另一位老友江春男(司马文武)。当晚的主题是预测陈水扁当选后的两岸关系发展。所以两位老大哥执意要邀请我,想听听我的另类思考。

我早已忘记饭桌上的谈话,但清晰地记得一件事,邻座是最年长的张佛千。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恰巧张家离我下榻的酒店不远,我就主动送他回家。下车后,老人说为我的敬老精神所感,要送我一幅亲笔书写的楹联,当时我不以为意。半年后,陆大哥从台湾路经香港回旧金山,约我务必见一次面。原来是张佛千托他把楹联带给我。他见面就说,老弟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面子,居然初识张老就能求得他的亲笔楹联。我这才知道原来张佛千是台湾报界宿将、名教授,因擅长撰联而有“台湾联圣”之美誉。到了晚年,他的亲笔楹联已是千金难求,所以陆大哥才会郑重其事地要亲自把楹联交到我手上。

对新闻保有初恋热情

陆大哥出版自传《陆铿回忆与忏悔录》,马上给我寄来,嘱我写书评。我几乎是通宵达旦一口气读完。我想,如果说陆铿是“海峡两岸记者第一人”的话,此书称得上是“海峡两岸第一传”。陆铿的自传恰如其人,率真坦白,一个老顽童的形象跃然纸上,再现他拼搏敢言、多灾多难、充满传奇的记者生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昆明狱中,面对死亡,他还在想若自己被杀,新闻标题怎么下?当想出“万人争看杀陆铿”的标题后,还暗暗得意了两天。人有了这样洒脱的精神,自然也就能返老还童如陆铿了。他在长年的炼狱中已升华到另一境界。

陆铿说过:“记者要永远保持初恋的热情,战士的勇气,宗教的虔诚和殉道的精神。”每次听到新闻界发生丑闻的消息,我就会想起陆大哥。

陆铿(1919-2008)

号大声,笔名陈棘荪,新闻媒体人。曾任二战期间中国驻欧洲战地记者,《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兼采访主任。数度入狱,1978年赴香港,与香港报人胡菊人创办《百姓》半月刊。晚年旅居美国旧金山,2005年患阿尔茨海默症,2008年因肺栓塞病逝。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第一记者陆铿”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