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富士山-中国讯息网

不见富士山

作者:杨浚鑫 阅读量:7685 发布时间:2024-05-06 16:02:13

日本河口湖一家Lawson便利店,背靠壮丽的富士山,蓝白相间的招牌,与山顶的洁白雪峰相映成趣,是热门打卡景点。

要捕捉全景,须站在对街的人行道上。但河口湖官员最近决定,在人行道旁竖起一道高20米、宽2.5米的屏障,待建成,即使把手举高也无法拍到富士山。

据媒体报道,此举实属无奈。过去一年来,对于观光客横穿马路、非法停车和乱丢垃圾等脱序行为,当地居民试过好言相劝、设立多语言标示提醒,甚至安排保安驻守,但见效不大。

观光客造成的不仅是轻微的不便,而是真正的危险。人行道旁是一条双向马路,据当地记者观察,人行道同一时间可聚集逾100名观光客,偶尔有人站到马路边,差点被巴士撞倒。

直接挡住富士山的做法,看似夸张,但冠病疫情后的报复性旅游,使得许多热门旅游城市备受干扰,纷纷采取非常手段应对。

法国巴黎罗浮宫在探讨把名画《蒙娜丽莎》搬到地下室,设独立展厅以解决人满为患的问题;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向一日游游客征收5欧元“入城费”;时尚之都米兰更是考虑禁止午夜后售卖冰淇淋和披萨,以减少深夜在街头喧闹的人群。

过去三年,大家一直盼望旅游业寒冬结束,但春天却没有想象中美好,老问题再次浮现甚至加剧。很多人把问题归咎于“愚蠢的观光客”。

我想,不可否认有部分害群之马表现出无礼、粗俗,甚至带有侵犯性的行为,例如在京都追拍艺伎。但我倾向相信多数人是怀着欣赏和敬意造访,对著名景点趋之若鹜,也是因为可以欣赏到不可复制的景观。

便利店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开篇提到的Lawson,结合日本第一高峰富士山,被视为极具标志性的画面。但人行道毕竟不是为容纳观光客而建。问题在于供需失衡,游客需求超出了景点所在地的接待能力。

既是供需问题,双方应平摊责任。旅游业的繁荣为所在地带来经济利益,提供就业和商业机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刊物《金融与发展》2020年12月就报道,疫情前,全球旅游业收入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10%,提供3亿200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除非热门旅游城市决定不继续吃这口饭,否则就不能只把矛头对准观光客,而不去正视其基础设施、人流管控或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不足。

至于观光客能做的,我想起几年前到奥地利旅游,犹豫着要不要拜访被誉为欧洲最美小镇的哈尔施塔特(Hallstatt),因为听说它已沦为充斥观光客的商业景点。我参考一名旅游达人的视频,得知问题出在一日游旅客,他们乘坐旅游大巴来,只逗留几小时,不在当地餐馆消费也不留宿,纯粹把小镇当做拍照背景墙。

了解情况后,我最终决定在哈尔施塔特附近住一晚。这也让我得以在清晨和傍晚、人潮散去后,沉浸在小镇的静谧氛围中。

当然,每个人的经济条件和旅游风格不同,有些人喜欢一天赶几个景点,有些人喜欢放慢脚步。然而,如果旅行成了无意识的打卡行为,只通过镜头看风景,只怕即使是站到富士山前,也未必真的见到富士山。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不见富士山”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