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期许:惟愿新雷不引爆-中国讯息网

龙年期许:惟愿新雷不引爆

作者:高建生 阅读量:5448 发布时间:2024-01-05 15:28:51

去年岁末,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华人世界的节日一跃而成“地球节”,且第一个“地球节”又逢龙年,祈愿总是难免的。

祈愿是一种期望值。人不可能没有祈愿,也就不可能没有期望。只是已经过去的几年,至少就近三年而言,对多数人的祈愿大抵是某种膺惩:牛年遍及全球的冠病疫情,虎年伊始即引爆的俄乌战争,加之兔年中东火药桶的再次点燃,可谓把世人的期望值打压个够呛。

当疫情初起时,期望冠病病毒与人类大概率会长期并存的人估计不多;俄乌战争打到现在难见止战的迹象,不仅是俄罗斯当初不曾想到,连力助乌克兰死扛俄罗斯的西方各国,或许也未料到一场局部冲突,居然弄到自己也几近弹尽粮绝还难结束。至于以色列与哈马斯“以暴制暴”的循环何时终结,抑或稍事“休息”后何时硝烟再起,只有天知道。

心理学中的“心理摆效应”(也叫钟摆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像钟摆一样左右摇晃,当你有了开心的感受时,也会感受到同等程度的悲伤,反之亦然。这样的效应是好是坏,关键看我们如何去调控、利用它,切不可期望过高,如同期望值理论所言:期望值越低,幸福感越高,凡事保持低期待最好。

过去几年的经历告诉我们,渴求世界都充满爱固然很好,理智面对这个世界蕴藏的危机和国际关系中不时袭来的寒意,可能让我们在走入龙年时,保持某种清醒,防止过度乐观,也不会由于过高的期望,对可能的意外发生时少却几分惊慌与失望。环顾一下这个星球不难发现,国际事务中解决了的甚至正在解决的问题,似乎还是少于没有解决甚至看不到解决的问题。

一个通胀压力和外来移民的冲击,就让欧美国家对前景难言乐观;美国人力主成立的红海护航联盟,盟友也多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甚至压根儿不愿扯上关系,让坊间增添了对加沙战场之外再来个红海疆场的担忧;在俄乌战争恶化到双方恣意轰炸彼此境内的同时,针对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频繁袭击,以色列也扩大反击。

因此,散布世界各地的更多“炸雷”,如果说在某一天突然引爆,世人只能是见怪不怪了。毕竟诸如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争端、韩朝对峙、伊朗的核问题、科索沃与阿富汗的僵局等等,并非仅仅是对哪个国家、武装组织耐心的考验,较量各方一直紧绷的神经是趋缓还是爆裂,有时就是当事方的一念之差。

所以,降低期望可能是一种不情愿又不得已的选择。这就回到本文的题目:惟愿新雷不引爆。即在新的一年,如果国际社会真的无法化解现有的冲突,起码不要再引爆新的火药桶。

这里关于不引爆的祈愿,自然不是守株待兔,听任其发展直至某一天轰然爆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卡缪有名言:“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过得很顺利,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

“不引爆”的目的在于防范引爆,并在不得已终于爆响时,国际社会能够“是它的对手”。这固然比我们每个人有点什么祈愿艰难多了,但又非没有可能。为在碰到难关时“可以是它的对手”,国际社会的努力还是需要的:

一则恢复国际组织、国际公约的权威。诸如联合国及宪章之类,改革与完善都有必要,但不可儿戏视之、选择性利用,更不能让一两个强权国家凌驾于国际组织之上发号施令;

二则重拾国际信任。说出口的话要作数,承诺了事的要履约。当今世界的大国或想成为大国的国家尤其该做示范;

三则让国际舆论发挥作用。国际舆论当然有很难界定的一面,但多数国家的诉求总是不乏道理的。现实世界的公共治理,离不开大国、强国、富国的贡献,但国际舆论屈服于强权甚至武力的状况,无疑是近年来火药桶频频引爆的重要导因,也促使世界对国际舆论的作用有更多需要。

有了这几方面的努力,至少可以在实现不引爆的同时,促使各类型火药桶、炸雷休眠,并为最终的消除创造机会、留出时间。

当然,如同对龙年到来的祈愿多半是某种主观意愿一样,做到上述努力的难度也不亚于扑灭某个快要引爆的炸雷。好在岁末年初,我们听到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新年致辞,他呼吁全球团结起来,使2024年成为“建立信任和重燃希望”的一年。客观地说,这道明了“惟愿新雷不引爆”的最低祈愿。

进入龙年的国际社会,须要共同发力满足这样的祈愿。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龙年期许:惟愿新雷不引爆”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