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会晤前夕,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递交国会的报告显示,尽管过去一年两国加强外交接触,但紧张关系实则有所加剧,且北京方面几乎没有显现做出重大让步的迹象。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星期二(11月14日)发布年度报告说,两国高级别会晤的结果就只是承诺进一步会晤,也就是更多的谈话,而非实际行动;中国显示出与美国接触的意愿有所增强,但少有证据显示,北京政府有意让步或是调整政策以改善关系。
于2000年设立的委员会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旨在就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国家安全影响”为美国议员提供咨询意见。上述报告为星期三(15日)中美首脑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间隙的会晤增添了一抹消极的色彩。
自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月份的北京之行后,两国进行了一系列部长级会议。然而,拜登政府可能现在才看到一些具体成果。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说,配合习近平同拜登的会面,双方可能会宣布一项协议,由北京方面打击鸦片类药物芬太尼(fentanyl)的生产和出口。中国政府还可能结束对波音公司的长期商业冻结,并在本周的峰会上公布对波音公司737客机的采购承诺。
该报告并未涵盖这些结果。报告认为,尽管进行了新一轮的外交接触,但中美关系的发展轨道却在恶化。报告说:“通常由于高级别访问(或无访问),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或缓和、回暖或降温。”
“但根本性的现实是,在这些起起落落的背后,美国与中国的较量有所加剧。”
今年报告中的30项建议突显了中国日益“激进”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在技术和信息领域。委员会主席巴塞洛缪(Carolyn Bartholomew)星期一(13日)对记者说:“习近平一直在让中国人民为日益恶劣的环境做好准备。”
过去一年,技术一直主导着中美关系。报告提及的一点是,美国转为同非中国供应商合作的举措可能不会“大幅减少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因为第三国的许多供应商都是中国实体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