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过:“外交是内政的延伸”,用在今天的语境更为贴切。
2023年10月7日显然已是影响世界历史的一天,中东极端回教组织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的突击,引发了以哈的严重冲突,就像是一次超级地震,震波正逐渐向全球蔓延。
在欧洲城市如英国伦敦和德国柏林的反犹太和反伊斯兰仇恨犯罪显著增多之际,美国的反犹太和仇视伊斯兰事件也接二连三,暴力攻击和网络骚扰呈激增趋势,包括770多个针对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暴力和骚扰的事件投诉;反犹太事件达312起,比去年同期激增388%。
在西方国家的反犹太或是反巴勒斯坦人的仇恨冲突,数据随时都在变化中,无法准确评估情况之严重性,而且数据可能只是反映冰山一角。社会上正在滋长和蔓延的仇恨情绪,才是未来更多动乱一触即发的导火线,如何及时侦察导火线是各国现在面对的巨大挑战。
俄乌战争给世界和平笼罩了一层阴影,也许给哈马斯提供了一个向以色列发动突击的窗口。但这样大规模和多方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是一时的“急就章”,而是策划已久、有备而来的全面军事行动。因此,这跟一般意义的恐怖主义有所不同。从西方国家社会亲巴勒斯坦势力的展示来看,他们并不把这个当作恐怖袭击,而是向以色列发动的一次民族复仇战争。
时代在改变中,网络资讯加剧国人在“观点和态度上的差异”,并不令人惊奇,但差异可能恶化为社会的分裂,因此,观点和态度上的差异必须受到管控。
西方社会因以哈冲突而迅速出现裂痕,亲犹太和亲巴勒斯坦的两股力量对抗的形势立现,显示它们平日的社会和谐基础是脆弱的,西方政府更相信一支训练有素、配备精良的警察部队,把社会安宁寄托在执法上。
我国则是社会政策和执法并重,社会政策若有所偏差,只会加重执法的担子。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过:“外交是内政的延伸”,用在今天的语境更为贴切。
从中美关系、俄乌战争到以哈冲突,最新的以哈冲突。加沙地带的人道危机处理得不好,更可能在全球引发更多的社会分裂,这意味着更大的内部安全导火线将在不知不觉中点燃。
对目前局势,一般民众更应提高警惕,他们在网上和网下的言行都必须照顾到国家利益,像欧美国家发生的仇恨袭击事件,若发生在本地,负面效果会加倍放大。
近日,美国CNBC电视报道,以哈战争爆发以来,Roblox网上游戏的亲巴勒斯坦虚拟抗议,访问量已达27万5000次,其中不少参与游戏者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年幼孩子。此外,马国的数码及通讯部将对脸书和TikTok发出警告,就因为它们屏蔽亲巴勒斯坦的内容。马国不久前还有几次庆祝哈马斯成功突击的集会。发生在马国的现象绝不能在此出现。
“不容许把外国政治带到本地”,立场表述说来容易,真正落实却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审时度势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