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名进士“简历”背后的学术工匠精神-中国讯息网

10万名进士“简历”背后的学术工匠精神

作者:刘琛 阅读量:15291096 发布时间:2019-07-03 22:01:06

想知道你的家乡历史上出过多少位进士?现在只要利用大数据就能查。近日,以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龚延明主持编撰的《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为基础的“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正式上线,今后只要在数据库网站输入关键词就能轻松查询隋朝以来超10万进士的“简历”。

从学术价值角度来说,龚延明带领团队成员日复一日,经过24年的努力探索,将现存10余万名进士的传记资料几乎一网打尽,编纂出4000万字的《中国历代登科总录》。这一学术成果填补了科举文献整理的空白,让相关学术研究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一个“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不仅抵得上好几部工具书,而且检索起来更为便捷、高效。

从治学角度来说,这部学术作品的漫长编撰过程体现出了龚延明教授治学的工匠精神。首先贵在精益求精,《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在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全面性上受到不少专家认可。书中针对公元6世纪以来1300多年,超10万名历代进士登科人物撰写的小传,每个人的小传都要求做到“字字有来历,条条有出处”,书证也是尽可能从第一手文献中抄录。这10多万名进士的资料正是靠着龚延明教授一点一点积累汇聚起来的,如此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敬佩。其次贵在坚持,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在24年的编撰过程中,龚延明教授的团队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比如缺少经费和技术支持,但这些都没有使他产生畏难情绪,而是保持着“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定力,挤掉杂念、排除浊气、潜心治学,用自己长期的坚守成就这样一部优秀的学术作品。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信息都能在网上轻松检索到,各类数据库也层出不穷,但这其中也夹杂着很多虚假、无效的信息,准确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学术界正需要更多像龚延明这样具有工匠精神的治学者,即使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世界也能潜下心来、默默付出,在准确、权威、全面上下大功夫、苦功夫、硬功夫。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10万名进士“简历”背后的学术工匠精神”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