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食品价格高涨但无须过虑-中国讯息网

关注食品价格高涨但无须过虑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7457 发布时间:2023-09-05 23:36:22

过去一个多月,印度先后宣布了所有品种的大米出口禁令,引发以大米为主要粮食的亚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的恐慌。一个立即反应是一些国家的米价为此上涨不少。据报道,印度决定采取这波行动,也是基于国内米价不断上涨,带动通货膨胀,同时担心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干旱冲击,影响国内粮产;明年将面对选举的印度政府,为了继续掌权,不得不采取断然手段,尽可能平息社会怨气。

然而,作为全球大米最大出口国,印度这一举措,难免牵动亚洲各国的敏感神经。进口白米的印度周边较贫困国家孟加拉和尼泊尔,以及从印度进口廉价碎米的非洲一些国家,已经深受其苦。很多市场观察者目前正密切关注,占全球三成大米交易的泰国、越南以及巴基斯坦三国的政策动向。

“阔别”七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打击很多国家的粮食收成。俄乌战争导致的其他粮食原材料供应紊乱,也加剧各个粮食生产国寻求自保的动机,限制本国出口。保障国人温饱为先,原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一国政府的基本责任,但如此一来,国际社会在粮食分工方面显露的短板,就更加令人不安。大米供应短缺的相关问题一旦蔓延,将联动冲击其他粮食价格高涨,短期内对国际供应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其实,半岛电视网站不久前访问的印度专家指出,印度每年生产的大米远远超过国内所需,国家也有非常安全的库存量,但价格就是降不下来。这现象在第二大大米出口国泰国同样存在。一些国际组织积极呼吁印度撤销有关禁令,以免扩大成国际粮食危机,更进一步打击仰赖进口粮食的贫弱国家。

大米和白米都是我国民众主食,泰国和越南等产地价格的走向,厄尔尼诺现象对粮产国家冲击的程度,以及对其他食品价格的影响等等,仍值得关注。

虽然外部整体情况不乐观,但国人也无须过虑。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也是产粮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国抵消进口食品的高价格,减缓通胀速度。此外,我国进口食品和粮食种类多元,政府和专家一再提醒国人,采取自我调整的方式,改变饮食习惯,或者让餐饮种类更多样化,避免持续采购高价位的食品,而是从市面上多种多样的食物选项中,根据本身消费能力灵活选购。

通胀到某个阶段就会缓和下来,最近发布的消费价格指数(CPI)显示,通胀确实已出现放缓迹象,预计核心通胀将在接下来几个月进一步放缓。

过去几年,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协助国人应对生活费,都在实质上缓解了民众对家庭开支的担忧。食品价格只占家庭开支一部分,虽然不是大宗,但每天购买食材或在外用餐的人,都要接触到,因而更敏感,也容易牵动情绪。

政府部门长期密切留意物价对民众的影响,国人从很多政策的适时出台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关注食品价格高涨但无须过虑”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