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的“茎”与“蒸汽”-中国讯息网

未来教育的“茎”与“蒸汽”

作者:刘家明 阅读量:9652 发布时间:2023-08-31 11:08:36

近日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是由科学(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这四个英文字的首字母组成的缩写STEM。STEM在英文里是植物的茎,是长出芽和叶的植物轴。茎把植物生存的要素如水、矿物质和食物输送到植物其他部分,也可以储存食物,用它来形容未来的教育内涵非常贴切。不过在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里,应该要加入代表人文艺术等的博雅科目(Liberal Arts)的A,这样的话,STEM就变成STEAM,也就是水蒸汽了。水蒸汽除了可以变成滋润植物的水分,也可以飘到树冠以上的天空。

在开放初期,百业待兴,为了更快发展工业和经济,那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风气是重理轻文。读书进入理科是首选,后来还在中学加办了工艺科,要修工程就要等到上大学,或者出国留学。当各种工业和经济快速增长,商业金融等非理科知识的需求激增,传统的土木、机械、电机工程等不再是职场宠儿。到了现在电脑和互联网时代,学生对数理化的兴趣已不高,选科时都冲向有较好就业前景的学科,只有不得已才选工程。

现在不修物理也可以报读大学工程科,可见进入工程科的门槛之低了。所以在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带来的各种高科技挑战之际,重振STEM是必要的。

科学可以了解自然世界及其产生问题的本质,科技可以应用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法,通过工程的设计和制造就能够消除问题;而数学则是科学、科技和工程的共同语言。所以须要“四管齐下”,才能为未来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克服未来挑战。但是,我们是生活在人的社会,遇到的挑战也是人的问题,解决办法也必定要以人为本,所以各种有关人文的博雅知识,就应该被考虑在解决方案里。因此,一个完美可行的解决方案,就要通过蒸汽STEAM这一关了。

以一个最简单的垃圾处理例子来说好了。从科学上,我们知道垃圾的不当处理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影响气候,甚至会引起极端气候导致天灾。这么多年来,人类已经具备很多保护生态、绿化环境、零碳和干净能源等等的知识和科技,工程师也努力设计和制造不少设施帮助缓解问题。通过复杂的数学运算和模拟,大家也都了解未来世界的处境,STEM在这方面已算是尽了力。

可惜的是,就连简单如通过“循环、减用、重用”来处理垃圾的措施都推行不顺。事实上,要成功推行政策,完善解决方案,必须先考虑一国一地的文化习俗、生活民情,甚至政治经济等,再经过判断式思维,沟通和教育等才会事半功倍。所以说必须在STEM里加入人文博雅教育元素,变成STEAM才是解题之道。

再说一个目前把全世界搞得沸沸扬扬,由ChatGPT引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GAI)的例子。制造出这么骇人的大作的背后专才,大家肯定以为是一班STEM的顶级大师,其实ChatGPT是“大语言模型”研究的成果。语言和文化等的研究,根本不在STEM所包括的范畴里。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正是目前人工智能还没能攻克的领域。未来人工智能要在这方面突破,就一定要一个文理双剑合璧的团队,通过STEAM教育来完成。

早年在法国修读工程的时候,法国哲学和外国语文是我的必考科。当时心理是有点不平衡的,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学工程,却也要啃哲学、文学。尤其是当时只学了几个月的法文,已被每个礼拜10多个小时的现代数学课折腾得不成人形,还要去查字典、翻阅读指南做笔记,读卡缪以及至今都还不甚了解的尼采。现在想起来,毕竟当时法国比我们先进几十年,已感受到未来的“人本”的挑战,所以才在教育的“茎”里加了料,变成“蒸汽”。

五六十年前我们推崇STEM,很快赶上经济洪流。经历了金融商业和其他非STEM领域的崛起,看到未来的需求,又要重启推动STEM教育。未来世界肯定是越来越复杂,遇到的问题会更加多样化。或许我们应该文理并重,在鼓励和推动STEM之际,不要忽略人文博雅教育,趁着蒸汽STEAM之势,迈向未来世界,迎接未来的挑战。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未来教育的“茎”与“蒸汽””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