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的这场大暴雨-中国讯息网

华北地区的这场大暴雨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6823 发布时间:2023-08-18 10:18:36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华北平原这几天因为台风导致的大雨和洪灾。河北与北京的水灾话题在中文互联网上微博和短视频平台持续占据热搜榜,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经历了几天的雨水后,今天终于结束,暴雨预警也已经撤销,华北平原的本轮降雨结束。本次降雨之大,影响之广,对当地老百姓造成了重大损失和影响。

但虽然大雨停了,可涿州和河北其他地方的洪水还在继续,截止卦哥家现在发稿时候在微博和抖音平台上依然有很多涿州等待救援的群众在通过互联网寻求帮助。

根据北京气象局的数据,这次降雨量极值为744.8毫米,是北京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最高的降雨量。

根据历史数据,北京地区夏天发生大雨是常见现象。卦哥家查询数据发现,从1271年开始到1949年,六百多年之中北京记录的水灾有437次,也就是说隔一年多就一次大洪水。上次的大水是在1939年时候,那次下了40天的大雨。

很多人印象深的北京大雨,还是2012年的暴雨,那次的暴雨最大降雨量541毫米,造成160万居民受灾,79人遇难,非常惨烈。在之前的2005年和2008年也有两次,2005年的暴雨造成两人死亡,城市内涝,大量房屋倒塌;2008年的暴雨造成多低积水,多个地铁站被迫暂时封站。2016年北京也有一次特大暴雨,下了整整55小时,降水量达215毫米,还好做了准备无人员伤亡。

但是以上的北京这几次大水,受影响最大的都是北京西南部的门头沟区和房山区,无一例外,其他地区都还好。北京的这两个区都在永定河流域,该流域历史上都经常发大水河道变更,曾叫做无定河。解放后新中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水库,下游也设置了泛区,才改善了历史遗留问题。

北京的排水系统呢,根据专家说的意思,就是雨水官网建设的年代不同,所以设施不行。在2012年大水后北京开始解决问题,升级改造雨水系统,2014年北京还被列为海绵城市试点,并且将房山区地势低洼的村民转移到地势高、排水方便的新房。

虽然经历十几年的治理,可这次大暴雨又让房山区成为灾区,官方数据说全区六万户停电,28个村3410户出现断电情况。北京本次暴雨遇难的12人中,有三人来自房山区,另外9人是门头沟区四人、昌平区四人、海淀区一人。

根据受灾情况看,北京这些年的排水系统还是有用的,但京西地区还是没经住考验,因为地形特殊加上山洪迅猛,现有的防汛工程根本无法拦截。

为了保卫大城市,只能泄洪了。7月31日夜北京泄洪,河北涿州市境内水位快速上涨,十几万人受灾,成为了本次暴雨的重灾区。从8月1号开始,微博上对于泄洪导致河北受灾问题争论不休,北京网友认为不泄洪都完蛋,河北网友认为自己受影响就是北京干的。

其实泄洪是可以理解的,但就是时间太紧急了,没给下游留准备时间。根据卦哥家查到的各方面公告,从通知到泄洪没多久,都是晚上进行的,半夜11点开始。很多人没时间转移,大部分乡村并没通知到,很多村民因为晚上睡觉都没收到通知。

涿州市北园子村村民齐宛表示,村领导通知各户收拾好东西等待撤离,但没有等到正式撤离通知,水位就加速上涨。晚上10时涨到一人高,凌晨2时涨到3米,造成全村几百人被困。

因为救援人员不多,大量受影响的涿州老百姓就去微博进行求助,截止现在卦哥家发稿依然有人在更新求助信息。微博用户“吃皮卡丘的少女”刚刚晚才发文称:“小区已经三米多深,断水断电断气,大部分手机都关机了,全靠喊。”

还有很多外地去支援涿州的救援队,却卡在了“邀请函”上,他们去后说必须要邀请函,需要报备,获得批准才能去,否则就是违法。但颁发邀请函的部门,公章却被大水围困,导致无法发出邀请函。

虽然很多河北网民在网上寻求帮助,但如果不是自己搜索,是很难看到这些内容的。这两天微博的热搜大多娱乐为主,关于水灾的也只是“暴雨洪涝后如何做好个人健康防护”、“京津冀暴雨互助”、“暴雨中涿州交警捧着婴儿转移”、“暴雨来临书记劝说居民搬离危险区”、“铁路支付400亮出租车费用送被困旅客”、“老人落泪感谢武警冠病涉水救援”等等……

2012年的大水后,就有专家说政府应该对灾情和路况信息及时通报,不能还被禁锢在惯有思维之中,让民众不信任。

这些年过去了,遇到这次危险更大影响更广的暴雨,村民们说通知让撤离的速度比洪水速度慢,这充分说明灾害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速度还是拖拉严重。老百姓错过最佳撤离时间,没任何应对灾害准备,被困多日,这些影响可不是微博上几条正能量的话题可以弥补的。

这次的暴雨中凸显的还有管理问题。都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可不能因为制度而阻碍了想伸手救援的人,每个人都可能有一天成为受灾者,到时候内心都会盼望天上掉下个英雄拯救自己。邀请函也好,公章也好,卦哥家觉得这些本不该在现在成为影响救人的阻碍。

随着气候问题加剧,极端天气这些年越来越多,相信以后也会成为常态,除了加快升级和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还应该总结面对灾害时候的应对方法。做好应对预案,在灾害来临时候让民间互相帮助的渠道畅通,让网络中关于灾害的信息发布畅通。群众的声音就如当下的洪水一样,相信疏比堵更加的好。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华北地区的这场大暴雨”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