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罗刹海市》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刀郎再度出山,20多年过去它再次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的现象级网络传播事件。
这首新歌是7月19日发布的,半个月过去多次占领微博热搜榜和短视频平台热搜榜,众多中国自媒体号在进行各种解读,很多年中国互联网没发生这样的现象级事件了。
到今天晚上,卦哥家发现这首歌还在QQ音乐指数排名第一,评论已经逼近10万条,短视频平台上的播放突破80亿,点赞也超过200万。
有媒体发布虚假新闻,说《罗刹海市》播放破了世界纪录,被揭穿后该媒体很快又删除了,受到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谴责,多个国际机构出面澄清了中国媒体报道的假新闻。欧洲的政治家也在广泛用这首歌批判政敌,说唱的就是他们。
随着歌曲火爆,这几天负面评论也开始了,网上评论说“这首歌就是难听”、“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吹”,也有人嘲笑这次“营销翻车”丢脸丢出了国。
对于这首歌的好坏,音乐评论家认为明幌幌地攻击乐坛“四大恶人”,以报当年被这四名男女挤兑的一箭之仇。社会评论家认为从中看到时下社会某些黑白颠倒的现象,像“未曾开言先转腚”这样的歌词,极其犀利地抨击一些音乐选秀节目的黑幕。
关于《罗刹海市》的文化背景,大家相信都知道了,就是《聊斋志异》里面的同名篇目,卦哥家就不在这里多说。
对于为什么刀郎要发布这首歌,网友认为是刀郎“十年磨一剑”,专门针对那英等当年说他的人。这些人的抖音和微博都被网民攻占,除了阴阳怪气说以外还又直接对歌手的辱骂,可以说形成了狂欢式的网暴。
《罗刹海市》被各种的解读,导致歌曲的影响力已经超过音乐本身,小到私人恩怨大到社会现象和国际问题,刀郎最近更是被封为音乐界的鲁迅。
中国娱乐圈这些年总闹出绯闻,已经很久没知名歌曲诞生,隔三差五不是丑闻就是吸毒、醉驾、斗殴、入狱这些新闻,圈子里乱的不忍直视。
还有就是今年中国失业率持续高涨,青年人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更是把自己比喻孔乙己。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当下大学生用此来讽刺就业难和职场歧视现象,比喻自己读大学就像是孔乙己的长衫一样,长衫不能脱因为读过书。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慢慢的进入了精神危机之中,价值观越来越模糊,包括那些有普世价值的意蕴词语也因为被乱用导致现在成为笑柄,说的人自己都不信。
随着中国一系列的乱象,所以《罗刹海市》一问世后就迅速传播开来,制造出多年未见的现象级传播事件。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特殊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反思,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空虚的问题也引起人们重视,整个社会也掀起了对精神的追求和文化信仰的探索。
对于作品到底想表达什么,刀郎一直拒绝接受采访,所以大家也不知道。而解读作品的人非常多,千千万万各种观点无数,好像这些博主都看清了刀郎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刀郎是中国音乐史上传奇人物,他原名罗林,今年52岁,四川人。20年前,他到新疆发展,然后以《2002年的第一场雪》成名,又创作出《情人》、《冲动的惩罚》、《喀什噶尔胡杨》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刀郎的歌,曲调多取自民间,歌词也通俗直白,播放量一度在中国乐坛名列前茅。
刀郎的一生也算是充满坎坷,卦哥家查询网上的信息梳理了一下。他因为出身农村家庭,家里普普通通没钱没背景,17岁时候就选择了从高中辍学,然后走向了追求音乐的道路。
他先在四川和海南流浪,跟过多个乐队,路上也遇到了喜欢的人,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后面因为一直未火,经济收入也不行,被女朋友甩了,然后他成了单亲爸爸。
在他24岁的时候,他遇到了现任的妻子,新疆姑娘朱梅。从此刀郎和他媳妇回到了女方家乡,在新疆他与当地的百姓接触也学地方音乐,开始了四处采风,出了几个没成名的专辑。
在2004年时候,他突然火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专辑推出后,迅速传遍全国,大街小巷都在播放。在当年打击盗版意识不大的情况下,他还是卖出了270万张正版专辑,当年可以和他媲美的也就周杰伦的《七里香》。
因为火的突然,刀郎还没做好准备,2004年7月他到北京后,被当地音乐圈子排斥,很多行业音乐人眼红公开说他音乐俗不可耐等。汪峰认为刀郎的成功全是拜媒体炒作所赐,杨坤直接反问“你认为他那是音乐吗”,而乐评人郝舫甚至一听到这个问题就说“从生理上讨厌”。
在北京经历不好的事情后,刀郎离开了,选择退出荧幕逃回到新疆。是啊,谁能经得住已经掌握中国乐坛资源的那些人的口水。到现在很多网友也认为,刀郎退出乐坛是因为2010年评选“乐坛十年影响力歌手”时,身为评审团主席的那英曾力阻刀郎入选,理由是“刀郎的歌不具备审美观点”。网络传言那英说“去KTV点刀郎歌曲的都是农民”。
也因为对刀郎的歌曲给予俗的评论,导致大量普通人喜欢刀郎的歌曲,那些循环播放刀郎新专辑的,很多也都是网民口中朴实操劳的爸爸、叔叔、大伯。
很多人认为刀郎的走红和翻红,都体现了音乐市场的下沉和草根音乐的崛起;他们有的感叹这是音乐品味降低的悲哀,也有的认为刀郎是链接雅俗、反映底层民声的桥梁。
其实刀郎也很大度,他在采访时候对于这个问题说“草根的崛起是回归到大众、老百姓中去,不俗我对不起我的爷爷奶奶、对不起养育我的土地”。
这次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依然是传统接地气的路线,虽然需要点文化才能明白里面的典故,但歌词还是接地气,里面的“半辈儿”“煤蛋儿”这些很容易让普通群众理解。通过这首歌,大家又看到了那个出身一般,但接受平凡的中国音乐人:刀郎。
中国互联网的网民,对刀郎的新歌,给出了不平凡的关注。歌曲说的到底是谁,在那里,大家都不关心了。估计是在歌曲之中每个人都听到了自己的罗刹国,或者就是对当下中国音乐圈的乱象忍无可忍,也或者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付出得不到认可,也可能是看到当下不断刷新三观的社会问题的无奈。
人们需要一个宣泄口,这首歌刚好出现,火爆也就不足为奇。这次舆论引申出的“反权威”与批判社会意涵也契合大众心理,国人对于解读可能含有影射性的文本一直抱有浓厚兴趣,刀郎的歌词给网上的解析与再创作留下了巨大空间。
可是对于乏善可陈的国内乐坛而言,刀郎的新歌不会带来质变。这些年中国现象级的歌曲很少,罗刹海市的爆红也主要是因为它的话题性、争议性,而非音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