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精彩纷呈,各种舆论事件争相发生,让人最意外的不仅是当事人的行为多恶劣,而是需要思考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居然可以导致如此大的全民参与讨论。
不断的舆论事件频发,最终走向无法控制的地步,这明显的表示当下的中国已经存在着很深的舆论法庭现象。这个法庭已经被广泛应用,除了网络舆论中,卦哥家发现也逐渐的开始存在普通人的社交圈子和生活工作中。社会事件中舆论法庭给司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舆论法庭给做正确事说正确话的人进行了否定。大家在学金融学的时候,都会学到一个案例,就是在19世纪西方世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产生的功利主义司法哲学,把司法用作惩罚然后增加其在社会上的震慑作用,然后以群众和舆论对结局的满意为目的。司法成为了震慑社会的目的,也起到了教育群众的作用。
而功利主义司法哲学的理念,是在社会发生快速演变导致各群体心态浮躁的时候一起发展的,就像是当下的中国社会一样。以枪打出头鸟和以儆效尤为荣,舆论法庭就是跟着人们失去内心的秩序而诞生。
当然,这样的社会现象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这在一个经济体的实力起飞过程中是都会发生的问题,来自于后发定势理念,意思就是说后发国家的想法就是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少走弯路,这就形成了后发国家的后发优势,而卦哥家发现后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候就会进入到后发定势状态。
这里要深入说下两者的理念。因为后发国家在发展的时候没经历过该有错误路线,所以社会也会没有应对的方法,就解决不了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的社会群体浮躁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后发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时候目标是很明确的,可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进入到前进不了不能后退的过程,瓶颈期不能快速突破又遇到后退会导致经济发展减缓演变出社会问题,也很难解决,这时候就会从前面跟着学的路线走入到自以为比别人有优势的自信心。
不管是哪一种,都会导致社会的浮躁和错觉,最终反馈到社会就会产生民粹主义,反馈的外交就是产生民族主义。而民族和民粹全都是很明显的一致对外,诉诸之族群同一性,靠着刀刃对外打开道路,这种模式就会产生舆论方面的舆论法庭,然后高度贯彻功利主义司法哲学,最终就是强行把审批的教育和震慑结合在一起,最后司法就只能沦为这个过程发展一个工具而已。
司法在社会中本该独立于舆论之外保持中立,坚持本位不被舆论裹挟。舆论法庭的评判往往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也有可能会影响司法判决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司法在执行过程应当依据法律合规,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在一般情况下来说,卦哥家认为法律不完全能代表民意做到正义,可需要保持立法初衷的善意,但一部善意的法律又和法官的司法理解和个人良心相关,只要法官对得起自己的道德良心和学习的法律,其实比浮躁乱来的社会大众更加好。社会浮躁的人群非常善变很容易跟着集体产生乘法效应,最终促进问题走向极端和激进。
在后发国家的后发定时模式下,社会的浮躁和极端已经形成为一颗上了堂的子弹,枪口对外,不管亲疏。但这种行为在每一次社会舆论沸沸扬扬的过程结束后,都会留下一地鸡毛。在这样的功利主义可能语境情况下,每一个普通的个体人最终都可能成为被牺牲的人,因为这样的舆论环境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进行审判。
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和其他国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华夏文明传承中道德占很大部分,政治的运作也和道德挂钩,社会地位高低也和道德挂钩,所有事情的高低都挂钩着道德尊卑,天地君亲师全部和道德息息相关,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最重要。道德思想的长期发展后,就变得和西方那种单纯作为评判的工具不同,变得成为了人们斗争的工具;舆论事件中当事人如果道德不行,社会上就会很快形成所谓的正义舆论法庭,然后也一次让这个法庭介入到司法的调查和审判中。
可是另一个角度来说,舆论法庭的存在也可能更容易让单纯的社会道德运作模式消失,卦哥家觉得毕竟每个人都不可能在道德上没任何问题,每个人说的话不可能每句都经得起推敲不出问题。舆论法庭说白了就是所有人去审判所有人,最终去攻击社会运转所依靠的道德思想。
在面对舆论时候,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没有任何人可以经受住这样的全社会完全意义上的道德审判,舆论法庭在审判的过程之中发出的不可能是人性,更像是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