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对你不利时,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是全世界汽车行业的董事会都在紧急思考的问题。
市场是中国,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它曾经是该行业的粮仓,充斥着利润丰厚的新贵消费者群体,其中许多人渴望以闪亮的奔驰或别克来炫耀自己的地位。
但潮流已经逆转。中国品牌的制造质量已经赶上了全球品牌,这无疑得益于合资工厂的经验。而在车辆内部,技术——打开中国消费者心灵的钥匙——现在已经很先进了。
无论是触摸屏系统、连接性还是电池本身,许多中国制造的型号现在被认为具有可比性,甚至更好。
陈列室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差异。虽然大众汽车曾经占中国销售的近五分之一的发动机汽车,但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不到 5%。
其他公司,从日产到通用汽车,都面临着类似的下降率。日产首席执行官内田诚上周承认,本土品牌的发展“比我们之前预期的要快得多”。
问题是如何回应。大众汽车这家与中国紧密相连的公司,其董事会成员都致力于市场,现在正在加倍努力。上个月,该集团派出一大批高管前往上海车展,宣布到 2024 年投资 150 亿欧元的承诺。大众还在中国收购了最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该公司是全球前五的电池制造公司,与宁德时代同台竞争快速赶超。
福特本周制定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 (Jim Farley) 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该公司将采取“更低投资、更专注”的方法,削减商用车业务,并保留一些其他业务,作为电池发展和消费趋势的“监听站”。法利警告说,电动汽车的赢家不是西方(或日本)汽车制造商,而是新的本土品牌。
此举是一项战略性举措,因为他们知道汽车制造商的资源有限,而且需要满足从发动机、电池到软件的越来越多的投资口。将资金投入已决定不想要您的车辆的市场是轻率的。
但并非所有汽车制造商都能如此轻松地摆脱束缚。十年前,福特是市场上第六大厂商。它已经跌至将近第 20 位,这一下降反而赋予了它做出这一决定的能力。
对于福特——或 Stellantis,其标致和雪铁龙品牌也在市场上苦苦挣扎——在不冒犯当地生态系统的情况下比其他仍然严重依赖中国收入的公司更容易回拨。毫不奇怪,在中国销售其三分之一汽车的奔驰表示切断联系是“不可想象的”。
与此同时,过分讨好自己可能会损害国际业务:德国消费者和政界人士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和西方在台湾命运问题上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他们的国家汽车冠军拥抱的方式中国市场就这样不可逆转。
大众汽车上周的年会被抗议者打断,因为该公司参与了新疆的一家工厂。
该公司规模较小,员工不到 250 人,由该公司的中国合资伙伴上汽集团运营,大众首席财务官 Arno Antlitz 在第二天的英国《金融时报》汽车峰会上表示。但无论是购车者还是抗议者,全球消费者心目中的联系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