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还远看不到俄乌战争的最终结果,但战争在不断加强乌克兰与西方一体化的信心。俄罗斯入侵的决定损害了各方利益,不仅没有将北约推回去,反而促使芬兰结束了军事不结盟的政策,加入北约。也正因为芬兰的加入,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联盟与俄罗斯之间的边界线增加了一倍,进一步加强了北约在地缘政治和军事安全方面的发展,并促进北欧地区发展成最强军力。
最近几周,波兰的网络上有一幅插图: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圣彼得堡所在的海湾(涅瓦湾)变成了北约内海。如今波兰更期待瑞典也成功加入北约,如果没有俄罗斯,瑞典是另一个不会愿意参加任何联盟的国家。一旦瑞典加入北约,相信会促使北约军事融合进一步加深,同时会使局势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
如今俄乌双方都在修改历史课本。俄罗斯方面删除了有关基辅作为俄罗斯文化基础的内容,以期改变东乌克兰人的双民族意识。300多年来,东乌克兰人一直被传输这样的观念:自己是俄罗斯母亲拥抱中的“小俄罗斯”乌克兰社会。乌克兰方面,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有关俄罗斯和白罗斯作家的作品,大多也已经被删除。
此外,乌克兰也在进行一些长远规划。比如,因为铁路轨距的不同(大多数欧盟国家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而乌克兰普遍使用的是1520毫米)。近80年来,从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运来的物资,到了乌克兰常常要停下,用两个小时更换车厢转向架和轮对,有时还要将物资换上新的车厢,更换列车火车头。这不但要耗费大量时间,也给物资运输带来很大的风险。如今乌克兰决定分阶段建设欧洲标准的窄轨距铁轨(1435毫米轮对),以将铁路跟欧盟连接起来。预计明年华沙到西乌克兰最大城市——利沃夫的列车,就不用再做转向架和轮对的更换了。这一举动被认为是乌克兰向欧盟靠拢的重要一步。
近期,波兰国民对战争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从波兰媒体的广告能看出,波兰非常期待乌克兰接下来的反攻。波兰军事专家评论双方的军事力量,表扬西方技术优势,和突出强调乌克兰的高昂士气。同时,他们普遍分析认为,这次反攻对乌克兰来讲,是一次非常重要且可能是唯一的机会。除波兰外,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美国总统拜登所提供的经济支援。
虽然欧洲人都有共识,支持乌克兰的正义抵抗,但也越来越能感觉到,有一些西欧领导人对乌克兰的支持,主要是因为不想被称为“第一个失败主义者”。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在中国的发言,虽然没有集中在乌克兰,而是针对台湾的情况,但在波兰还是收到很负面的反应。
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和外交部长拉乌最近都强调,只有团结,西方才能支持乌克兰和面对未来的挑战。希望乌克兰的牺牲,不会因为各界的疲惫,最终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