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的一个公告火了,就是剧情类视频需要备注,如果不备注就给予封号和禁言。
这周的最新数据,中国的短视频用户已经过10亿,可以说数目非常庞大。大家都刷过短视频,卦哥家相信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各种剧情类视频。如果视频配上解说,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虚构或者演出来的;但如果没解说,再加上像媒体采访的风格,视频的真真假假就很难判断。
“注意看,眼前正在打人的男人叫小帅,他正在对前妻拳打脚踢……”
上面这旁白,是抖音黑板报昨天描述一则2月底火遍平台的短视频时所用的,视频里面女子说被家暴,但最后视频火了后当地官方介入调查发现都是假的,发布视频的账户也被封号,当事人也被拘留。
抖音官方用这个案例,宣传公司很快将推出的规则,为进一步加强对虚假摆拍现象的治理,避免内容创作引发错误解读,要求创作者在发布“剧情演绎”类视频时,需在显著位置注明该作品系演绎,否则将可能面临最高无限期封号的处罚。
这些年玩抖音的小伙伴都知道,抖音里面假的视频是真多,因为这样才能吸引关注和获得收益,各种类型的剧情演绎导致不同群体对立现象严重。可是抖音的新规则,视频打上了标签就可以避免假故事和网民被忽悠了吗?
抖音新规说: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文案包括但不限于“虚构/演绎作品,仅供娱乐”等。有部分剧情视频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前后语境缺失引发误解,被误以为是真实事件,给网民和创作者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还有极个别创作者试图利用虚假人设、情节、场景、道具等编造不实信息,凸显对立或冲突效果,从而达到不当获取流量甚至变现的目的。
抖音发布的案例还有一个更奇葩的。一男子为了引流,在大凉山摆拍“做慈善”,在短视频中杜撰当地贫困村民的故事,并在视频中“演出”发钱3000元的举动,事后却收回2800元。舆论发酵后,该男子承认摆拍行为,最后被抓起来其抖音账号也被封禁。
还有一个更奇葩的,就是前不久火的,大家应该还有印象。说是一名彝族女子为了博取眼球,在记录自己婚礼的短视频中,编造了家人收取30万元高额彩礼后,强迫她嫁人的故事。该女子事后曾发布道歉视频,不过她的抖音也因发布不实信息被封。
根据卦哥家查看的抖音新规,里面说:如作品因未对外注明为“演绎”或“虚构”,致使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产生误解,成为“不实信息”,平台将从严处置,视情节对发布账号给予全面禁言30天至无限期封禁等处罚。
新规一出,就很快上了微博热搜,网民普遍表示支持,不少人认为“早该如此”。
就在抖音发布新规当天,让抖音打脸的一个视频就出现了。
就在昨天,一名拥有500多万粉丝的博主在微博发布视频,称自己才25岁就被确诊肝癌,相关的词条“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就是晚期”也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今天更是多家权威媒体在发布中国癌症分布图。在这段7分52秒的视频中,该博主以第一人称叙述形式,分享了确诊癌症的经历和心情,并配以“我好想活下去啊”等煽情旁白文字。
但搞笑的是,视频播放的最后一秒,视频以文字声明形式标注了“本期视频内容纯属虚构”。
现在视频已经不在了,但网友一片吐槽声音。开始时候大家都是同情,但很多细心的人发现最后的声明后,舆论就反转了。很多网民感慨,“别人的怜悯很廉价吗”“我也是服了自己无处安放的同情心”,更有人直斥“真的是为了博流量没有底线!”
事情变的复杂以后,视频发布账户当晚删除了视频,并先后发布了两篇道歉信,称拍摄虚构内容是为了能给大家敲响警钟,才选择用第一人称方式呈现,并称没有在开头标注视频内容纯属虚构是“创作上的疏忽”。但是网民对道歉信并不买账,微博也依然对其做出了阶段禁言、禁止被关注和暂停广告收益的处罚。
微博也发布了说明表示:站方提醒在创作剧情演绎类视频或虚构的作品内容时,需遵守平台相关内容创作规范,在作品显著位置明确提示相关内容系虚构或演绎。
也就是说,微博早就有规定,但根本没用。就说这次的视频,最后才有一秒的声明,是不是符合规定呢,如果合规为什么被删?也就是说,到现在平台自己和博主们,都还没搞明白到底怎么声明才对。
当下的中国,迈向完全数字化,每个人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经走向网络化。而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人们更容易掉入信息茧房的陷阱,抖音等各视频平台等剧情类假视频,会误导很多人,最终影响用户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抖音视频和腾讯视频号都是通过大数据算法,根据个人喜好及兴趣所推送的大量碎片化视频内容,每个喜欢刷视频的小伙伴相信都已经发现这一点。而这些信息是会根据你喜好,总推送给你,长此以往的话你就更轻易地接受一些有价值偏向甚至错误的观点及立场,并下意识去屏蔽“非我所喜,非我族类”的其他信息来源。
现在的中国,新闻媒体的存在模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互联网信息的冲击,传统媒体也已经跟随趋势不在保持专业和理性。所有参与网络内容创作的人,都在一味长期迎合特定阶层和群体,只为了获得曝光和流量,现在的短视频平台现状什么样子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个体将更难以包容多元价值,尊重不同意见。网络上这些年群体对立愈演愈烈,很多人对于和自己不同观点的人不在追求和而不同,而是直接批判对方,辩论不过就开骂。形势已经到了需要变化的时候。
今年网信办已经发布多个文件,要求全面清理虚假摆拍短视频,并开展“清朗”行动,将“全面清理通过伪造场景、编撰细节、虚构经历等手法摆拍制作的导向不良、误导公众的短视频”。也将全面打击传播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损人利己、好逸恶劳等挑战认知底线,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短视频;全面整治传播错误的事业观、婚恋观、金钱观、历史观、民族观等,有错误内容、负面内容的短视频。
出发点是好的,但很多人也担心,平台为了流量会不会真的改变。如果要真的改变,卦哥家认为还是要官方的视频号带头才行,不能也以标题党或者夸大词吸引流量,现在这样的很普遍,权威号成为了假信息的推波助澜工具。
截至去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突破10亿;相关调查数据也显示,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很多人获取新闻资讯的首要渠道。但是现在很多人不是通过主流媒体的了解新闻,而是通过非专业和不懂的自媒体了解新闻,卦哥家之前就写过文章说过案例,就是2021年初股市基金大好时候很多美妆和娱乐博主都在卖基金投资课程。
对这次抖音的打标签新规网友就表示,仅要求视频内容原创人标注“内容系演绎”,恐怕不足以杜绝自媒体在转载时,有意或无意造成的不实信息传播。
当下即是平台让账户运营的人标注,可是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平台的管理想跟上视频内容传播的速度很不容易。
卦哥家认为还是要让主流媒体和官方的账户们都提高鉴别能力,让网民也提高对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这样才能根上改变。否则主流媒体们都在转发假信息,更容易让网友认为是真的,最终也让权威的视频号也论文虚假信息散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