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难逃“996”?-中国讯息网

中国人为何难逃“996”?

作者:张诚信 阅读量:9080 发布时间:2023-04-05 23:46:46

“996”是当今中国网络热词,指的是早上9时上班、晚上9时下班、一周工作六天的工作制。这一名词最早来自互联网行业。中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44小时。996工作制每周最低工作时长都超过了72小时。

时至今日,“996”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从互联网行业蔓延到各行各业,还伴随各种变体,工作强度更甚。996极大压缩了劳动者的个人时间,令人身心俱疲,导致越来越多过劳死现象。对此,中国政府并非没有出手整治,例如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996工作制无效。然而,这些措施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中国人为何难以摆脱996的宿命?企业或资本家为逐利而过度剥削员工剩余价值、《劳动法》落实不到位,都可视作原因。然而,企业和资本家的逐利性是一贯的,《劳动法》执行不到位也不是才一两天的事,为什么早年996现象并不明显,反而到近些年才愈发严重?笔者以为,中国人难逃996的根本原因是一种结构性矛盾。

首先,中国人口多,意味着想过上富足生活,只能发展全产业链。许多国家只需发展单一或少数产业,就能达到很高的收入水平,例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2万4000美元的葡萄牙,经济支柱是酿酒和旅游,人均超过3万美元的文莱和人均超过8万美元的挪威以油气产业为支柱。但是,如果让14亿人的中国只发展单一或少数产业,其余产业躺平,恐陷入赤贫。

中国的产业体系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根据欧洲全球存在指数的评估,2021年中国科技实力世界第二,只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是一个在大部分产业领域占据重要市场地位的国家。《日本经济新闻》统计发现,在56个商品种类中,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份额前五的有32个,占据份额首位的有15个,居全球第二。应该说,中国的产业体系已发展得比较充分;即便如此,中国人均GDP还不到1万3000美元。

根据笔者去年11月在《联合早报》发布的《中国难单靠制造业升级“发达”》一文的推算,哪怕中国将集成电路、汽车、民用航空三大产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全部吞下,成为全球顶尖的工业科技强国,甚至还不能让2021年人均GDP突破1万5000美元,连智利都不如。原因在于,再高的附加值除以14亿都会被稀释殆尽。也就是说,为了过上富足生活,中国人一方面要全力培育、巩固乃至扩大在制造业的优势,另一方面不得不在诸多非制造业领域创造高溢价,才能尽量缓解庞大人口规模的稀释作用。这就导致全行业都不得不高强度地工作。庞大人口规模解释了“996”的广泛性。

如果中国人放弃追求欧美人的富足生活,从而放弃全产业链升级,只要1万美元左右的小康生活,虽不够富裕但轻松不少,是否能摆脱996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国际环境不允许。

美国已经将中国视作最大战略威胁,中国被迫应对整个西方阵营联合绞杀的局面正逐渐形成,这倒逼中国只能促进各行各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升级,还必须升级到世界最高水平才能保全自身。假如中国人均GDP只维持在1万美元,就意味着中国的产业体系停留在2021年左右的水平,如果不与对手抢时间,可能连生存与发展都成问题。如此严峻的国际环境,迫使中国各行各业不得不快马加鞭,赶超业内顶尖水平,因而滋生了加班文化。

总之,996确为中国国情,当如何应对?笔者以为,必须严格落实劳动法中关于加班费的规定,同时还要给经常加班的岗位开出更高工资。目前,许多企业随意指使员工加班却不支付加班费,物质保障的不到位打击员工积极性,阻碍产业发展和升级。当然,如何监督落实也是一大问题。在对外关系上,中国的外交政策应更加灵活,缓解产业发展压力,也就能减少996的存在。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人为何难逃“996”?”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