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里也有“流浪者”-中国讯息网

富国里也有“流浪者”

作者:陈春安 阅读量:5425 发布时间:2023-03-14 23:27:59

从旅游宣传的画面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美轮美奂。如果有人煞风景地告诉你,“也有街头露宿者,而且人数众多”,你会不会感到惊讶,难以相信?

我们难免疑惑,在富裕社会,竟然有那么多人必须露宿街头,究竟是为了什么?根据调查,他们露宿的原因繁多,主要是“就业方面遇到困难”“工作不固定薪水太低”,有部分人名下其实有房屋,或有留宿的地方,却因为与家人不和,而选择不回家。

当然,一个富裕城市却有街头露宿者,并非一件光彩的事。

笔者去过曼谷、吉隆坡、香港、日本,都可见到街头露宿者。可见当我们习惯地把指头指向别人时,也应该反躬自省。

即使像其他先进国,也有露宿者、流浪者。2020年赵婷导演的一部美国电影《游牧人生》(或翻译为《无依之地》,Nomadland)揭示了美国社会一些苍凉、颓败、无依的景象。这部电影是根据杰西卡·布鲁德的书改编,电影女主角费恩丧夫,她居住的小镇因当地的石膏矿和石膏厂关闭而趋向没落。费恩于是开着她的露营车行驶在路上,从此以车为家,开始了“游牧”的生活。偶尔打打散工,失业了,便捉襟见肘地过日子。永远在“路上”,在广袤的美国大地上孤独地游荡。有时结识了有类似遭遇,有着共同“游牧”理念的人,便共处一段时间,互诉流浪的故事。

杰西卡的著作从经济大萧条、大衰退后的时代背景展开,强调经济动荡与社会失调,导致像费恩这样的“流浪者”出现——过着永远在路上的生活,飘泊、朝不保夕。

这一群流浪者,各有各的故事;或因长期失业,或因婚姻破裂,或因养老金损失,或因房价暴跌的影响而陷入困境。他们说出流浪者的心声:“人们希望得到安顿,但如果没得到安顿,我们就只剩下希望。”

导演没有贬义,拍出悲天悯人的情怀,带出流浪者个人品行:坚韧、团结、节俭,彼此依靠、取暖,并活得有尊严。

日本据说流浪者会自动自发组织起来,收集快过期的面包、食物、饮料,分发给露宿者,一宿之后,也自动自发把“窝子”收拾干净,不碍行人与交通。特点是,政府一再劝告、疏导、扫荡,这些流浪者仍然霸住他们的流浪者角落不肯离开。

我们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这些露宿者、流浪者,对他们多一些怜悯与宽容,毕竟,“有头发,谁愿意做癞痢”呢?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富国里也有“流浪者””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