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低价团灰色利益链需靠综合手段-中国讯息网

斩断低价团灰色利益链需靠综合手段

作者:刘天放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7-01 08:36:32

       《工人日报》记者在近期采访中发现,近年来,虽然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多次发文禁止旅行社、导游推行“低价团”业务,也采取多种处罚措施,但不合理低价游问题仍屡禁不止。这一现象为何难以根治?游客能否实现花钱少真的玩得好? 

  记者的调查不出乎预料,参加低价团的游客无疑是“花钱买罪受”,就像日前广西桂林那位女导游强迫游客“1小时消费两万元”那样,游客被领到购物店强迫消费,饭菜质量无法保证。除了旅游景点数量和质量双重缩水、低价引诱、强迫消费等表现外,“低价游”还被爆出存在安全隐患,就连接送游客的大巴车都是二手甚至报废车。 

  而导致低价团屡禁不止的原因很明显,一是总有游客偏听偏信,不加分析就上钩,这主要是“贪便宜”心理导致。二是低价团有利可图,且已形成灰色利益链。旅行社靠虚假宣传夸大旅游线路优点,隐瞒旅游环节中的不利方面,造成信息不对称,很容易达到“填低价坑”的目的。三是限于执法成本等原因,各地对低价团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不够。 

  如果对上述原因“照方抓药”,低价团问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明显亏本甚至亏血本的买卖,就是有一些游客因为贪图小便宜而深信不疑,这仅不是让游客“擦亮眼睛”的问题,而是迷恋“低价团”的游客任性不改导致的严重问题。对此,游客当自省,绝不能频繁成为低价团的“待宰羔羊”。 

  然而,最值得反思的还是监管部门。早在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的意见》就明确规定了5种“不合理低价游”。“价格低于当地公布的诚信旅游指导价30%以上”“组团社将业务委托给地接社履行,不向地接社支付费用”“地接社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遗憾的是,搞低价团经营的不仅有“野”旅行社,甚至还有正规旅行社,可见,问题还是出在了监管和执法上。 

  其实,监管和打击“低价团”看起来并非想象的那么难,也不是什么浩大工程,恐怕也不需要多少创新。如果是正规旅游团,把其服务质量纳入监管评价机制便可;违规次数多,按规定整改直至吊销执照便可。至于那些搞低价团的非正规旅行社,一方面加大排查和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让游客事先查询其是否有资质便可。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以游客的直接感受为出发点,以顾客满意为抓手,就一定会使“低价团”猖獗的现状得以改变。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斩断低价团灰色利益链需靠综合手段”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