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议长选举反映新形势-中国讯息网

美国众议院议长选举反映新形势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5371 发布时间:2023-01-12 23:28:00

美国共和党国会众议院领袖麦卡锡,在经过四天15轮投票后,终于在1月7日凌晨才成功取得足够支持票,成为新一届众议院议长。这场旷日持久的议长选举,创下了美国国会众议院164年来的纪录,显示美国政治的分裂,不仅呈现在共和民主两党激烈的党争,更存在于共和党内的主流派和激进派之间。57岁的麦卡锡当选,是通过对党内众议院极右派系“自由党团”的巨大让步换取的。这一现象不但意味着美国政治在本届众议院将斗争激烈,也很可能影响美中关系的发展。

“自由党团”在众议院约有50名成员,他们因为麦卡锡对民主党不够强硬而拒绝支持他当议长,可是也无法让自己的人选获得党内支持。由于共和党在众议院仅有微弱多数,民主党又一致投给本党候选人,要赢得过半议员支持当选议长,就必须看“自由党团”脸色。面对“自由党团”一轮又一轮的抵制,麦卡锡不得不节节让步,同意“自由党团”的众多政治议程,包括修改众议院议事程序,以及启动对总统拜登和他儿子亨特涉嫌犯罪的调查。

源自2009年保守政治和民粹主义“茶党运动”的“自由党团”,提倡降低民众税赋、减少政府支出、控制并削减国债等“小政府”主张。这与民主党内日益壮大的极左“觉醒主义”势力,充满对社会主义理念的仰慕严重对立,反映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不利趋势。“自由党团”不支持麦卡锡当议长,部分原因是他秉持美国民主政治传统,善于跟对手协商妥协。麦卡锡为了如愿当选,对“自由党团”所做出的政治妥协,可能让他今后两年的议长任期如坐针毡。

麦卡锡的政治让步包括:同意任何单一议员有权对议长提出不信任动议;任何法案必须在提出的72小时后才能投票表决,以便议员有足够时间了解细节;推动民意代表任期限制的立法改革;暂停国会自动提高国债顶限的做法等。当中最重要的让步,莫过于委任“自由党团”成员加入有权决定法案能否提交众议院表决的议事程序委员会。这使得“自由党团”对众议院的人事和立法拥有否决权。

这些政治让步不但会造成白宫与众议院更难合作,立法过程举步维艰,也可能限制拜登政府的外交回旋空间,进一步加剧美中关系紧张。麦卡锡本身已经是对华强硬派,在宣布竞逐议长时便承诺,将效仿前任佩洛西,但会在当选后而不是离任前访问台湾,表达美国的支持。佩洛西去年8月访台,引发了第四次台海危机,余波至今未尽。

众议院刚在麦卡锡当选议长后的1月10日,以365票对65票的压倒性结果,通过决议案成立“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以制定全面策略来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麦卡锡在表决前特地前往院会致辞,呼吁两党支持这项议案。委员会无权对任何法案或决议采取立法行动,仅有召开听证会的调查权,并针对中共的经济、技术和安全发展,以及同美国的竞争情况提交政策建议。

美国两党斗争的意识形态化,将为美中博弈增添不易化解的意识形态色彩。根据美中首脑在峇厘会晤的决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本月访华。但是布林肯在访华前,特地与国防部长奥斯汀联袂访日,参加两国外长与防长会议,而且商讨的内容是如何共同应对台海军事危机,包括美国新创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并部署到冲绳各地,躲避敌方导弹攻击的同时,在多个日本离岛上确保攻击据点。

布林肯此举再次证明,美国所提出的美中关系“护栏”,主要是避免两国意外发生军事冲突,在其他重大领域如经贸、高科技和外交等,美国还将继续围堵中国。麦卡锡会否访问台湾,点燃另一轮台海危机,将是各方关注焦点。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美国众议院议长选举反映新形势”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