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内政外交震荡连连的一年-中国讯息网

英国内政外交震荡连连的一年

作者:何越 阅读量:5740 发布时间:2022-12-29 21:32:09

苏纳克能否保住相位?难说,因为约翰逊的拥护者正在伺机反扑。这样一个争权夺利、内讧不断的执政党,2024年想继续赢得大选,目前民意看来非常不可能。 

当约翰逊2019年12月带领保守党在大选中狂胜,解除了困扰英国三年的脱欧困局时,英国人感觉走出了黑色隧道;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的2020年3月,英国进入疫情封锁,冠病感染逝者数字高居欧洲首位——英国人的自由性估计是全欧之冠,其有礼貌但激烈地就某一观点长久争辩,估计更是全球之冠——这意味着让英国人统一遵守政府政策几乎不可能,“戴上口罩能防止病毒传播”这样的道理,在英国大概花了六个月来讨论与实现。但随后约翰逊政府的确展示了科学抗疫能力,率先在全欧完成全国疫苗两次接种,并且凭借高疫苗注射覆盖率,率先在欧洲走出疫情。

人们以为没有了脱欧与疫情,生活应该回归正轨了。但事与愿违,2022年更乱。

在内政方面有几个震荡:

一、女王去世,进入国王时代。

9月8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辞世,享年96岁。女王一生备受尊崇,常年微笑着出现在公众视野,而且神采奕奕;每逢重大节日与事件,都是大众的慰问剂与定心丸,以至于人们形成一种错觉——女王将与英国人永远共存。故消息传开,震惊全英。此后为期10天的全国性悼念活动,不分昼夜在严寒中等候拜谒女王棺木的民众队伍长达几英里,证明王室在英国社会的重大影响与感召力。英国进入查尔斯三世时代,加冕典礼定于2023年5月6日进行。

二、两个月三任首相。

自2010年保守党执政至今,前后已出现五位首相。今年政治动荡最为突出,9月到10月短短两个月就出现三任首相,约翰逊因派对门事件(封锁期间违反法律在相府内开派对)被党内议员逼宫下台;特拉斯冒险的减税政策受到投资市场、英国央行、保守党议员先后反对,50天后被迫辞职;受保守党内大佬议员集体扶持,苏纳克不战而胜,直接并迅速成为唐宁街10号新主人,创下几项英国纪录:首位非白人首相、过去200年最年轻首相、也许还是运气最好的首相。但他接下来能否保住相位?难说,因为约翰逊的拥护者正在伺机反扑。这样一个争权夺利、内讧不断的执政党,2024年想继续赢得大选,目前民意看来非常不可能。

三、通货膨胀,罢工频发,进入经济衰退。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主权国家乌克兰,曾备受推崇且高度自由的经济全球化,受到国家安全因素牵制,不再自由,不再是西方不争的追求目标。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尤其是天然气制裁,是推高欧洲通胀的直接推手。但为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高度依赖,保障未来欧洲经济安全,欧洲宁可忍一时之痛,亦不愿再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信任普京,以为自由贸易能换来和平与民主的幼稚之错。

这是我来英国近20年后见过最糟糕的经济状况:英格兰银行基本利率上升到3.5%,是14年来的最高值;通胀率曾创下41年来的新高——11.1%,能源和食品费用激增,正在挤压家庭预算,英国进入衰退期。

与高通胀相对应,从2020年年中开始,要求加薪的罢工在英国有增无减,地铁员工与律师都曾经展开罢工;不单护士与救护车司机,连海关边检人员也加入罢工行列,明年的火车员工罢工已经列出日期表。医护人员罢工最为引人瞩目,因为NHS是英国医疗福利政策的高光代表符号(全民免费医疗),对缓和疫情起到关键作用,是英国战胜疫情的英雄。此次护士罢工要求加薪19%(高于通胀率),政府至今没有退让,故此罢工将继续。政府代表的是全体纳税人的利益,但英国(尤其是左派)存在不少支持护士罢工的声音。

外交方面的冲击也不少:

一、坚决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几乎是连夜之间,英国上下从民众、媒体到政府就集体统一了意见,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这个现象曾令我相当惊讶,因为也是这个国家,两年前就是否应当戴口罩的事情辩论了半年。后来我得出结论,俄罗斯的行为踩了英国人共同自由价值观的红线,一点就着,无须辩论。

强力支持乌克兰这事,也许还与约翰逊有很大关系。因为他在特蕾莎梅政府做外交部长时,曾访问过乌克兰(这很难得,因为已经多年没有英国外长去乌克兰访问了),有了来往。故此战争一爆发,约翰逊马上表态支持乌克兰,还几度去乌克兰探访。为了感谢约翰逊,乌克兰南部小镇Fontanka以约翰逊的名字重新命名一条道路,以表彰英国在对俄战争中帮助该国的努力。

后来英国换了两任首相,都将乌克兰置于外交事务首位,而非英美关系。可惜只有约翰逊才有那种与泽连斯基的患难之情。因为约翰逊在援乌之时,泽连斯基还被西方人看轻,认为是“演员出身的总统”;而现在,他在西方已经享有崇高威望。如果不被普京暗杀或者死在前线,并能带领乌克兰打败普京,历史地位必将比肩丘吉尔。

二、软化对中国立场,确立“坚定有力的实用主义”对华政策。

英中关系一直缺乏沟通——已有超过18个月没有英国首相与习近平通电话;而上一次与习近平的会晤,是特蕾莎·梅在2018年初前往北京。11月,苏纳克与习近平在峇厘岛未能如愿见面,因为两人的正式会晤计划被落在波兰的导弹打乱,会面被迫取消。

苏纳克曾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的威胁”,现在软化了调子,转为“系统性的挑战”。他说:“我们要清楚,所谓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还有那种认为贸易会带来社会和政治改革的天真想法。但我们也不应该依赖简单化的冷战言论。我们认识到中国对我们的价值观和利益构成了系统性的挑战。”

展望2023年初,目前可以预判的是:只要俄乌战争不停止,只要西方还未能研发并大量生产出替代天然气的新能源,预计通胀仍将持续,除非英国政府与各工会达成妥协,否则罢工亦将继续。在内外交困下,苏纳克能否稳住相位,有待观察。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英国内政外交震荡连连的一年”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