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家剥离政治,有可能产生非常不好的结果。没有透明而严谨的科学家把关,我们看到的可能都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奇怪数据,只因为官员在搜集数据过程中人为操作,大量注入政治因素。
回到马来西亚三年,笔者听到不少对马国一些科学家的批评。批评者认为一些所谓的学术分子和政客走得太近,通过政治活动来寻求认可,甚至通过特殊管道得到晋升,地位与真实学术成就不匹配。批评者觉得,充其量,他们只是擅于“讲话”。
姑且不谈那些单纯混日子骗饭吃的“学棍”,一名科学家应不应该和政治保持距离呢?把科学和政治相提并论,是否就贬低了“纯净”的科学殿堂?
科学本身建立于客观的观察和分析。科学家首先观察并提出问题和假设,然后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然后尝试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可以不断重复,获得的证据可能推翻之前的假设和结论。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客观性”。
政治决策以人为出发点,充满主观和价值判断。其中牵涉到的利益分配,还有情感方面的因素,比如文化、地域、语言、宗教等差异,和科学系统的分析完全不一样。
批评者认为,两者是如此不同,就像油和水一样,没办法混为一谈。但事实上,科学和政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政治仰赖于科学。长期以来,科学一直都在影响政治,在政策制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冠病肆虐时我们看到非常明显的例子:确定病毒的传染机制是一项科学研究,决定采取什么行动则关乎政治。如果任由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政客自己拍脑袋做出决定,后果会很严重(说的就是你,特朗普)。
事实上,科学家其实一直都在影响马来西亚的国家政策。不少公务员有着系统的科学训练,比如冠病暴发时常见的医生公务员。如果仔细观察,有一些甚至拥有硕士博士级别的训练。这些遍布政府机构的技术官僚,是衔接科学和政治的重要纽带。他们和科学家以及民选政治人物坐在一起,做出可能影响全国的政策。
科学家还坐在各种各样从联邦到州级别的政策咨询委员会中,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证据和分析,解读这些信息意味着什么。在理想情况下,他们要做的就是放下价值包袱,客观提出各种建议,评估各种政策对健康和环境所带来的好处与坏处。
这种影响力也可以来自体制外广大的科学家群体。在大学和各种独立机构工作的科学家,会对拟议的各种政策进行研究和批判,甚至在报章和各种媒体上发表评论。当这些评论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时,政府不得不重新审查制定的政策,回到以科学为依据的道路上。
其次,科学也仰赖政治。科学研究从设计到发表论文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资金。在马来西亚,政府给予的科研基金是主要的资金来源。问题来了:谁决定预算案里面分配给科学研究的金额?谁可以获得多少资金?
且不论其中的裙带关系和贪污,一个廉洁的民选政府,在分配资源方面,首先大概率得先考虑选民的需求来决定国家资助的科研方向。如何分配国家资源,用于哪些类型的研究,由国会和内阁决定。议员和部长由选民直接和间接选出来,争取和捍卫他们利益的代表。这些钱的分配方式其实都涉及政治。
除了政府给予的资助,科研基金也可以来自富有的捐助者、私人基金、行业组织、非营利组织、各种各样的团体甚至教会。财富聚集的行业,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会投放更多资金于相关行业的科研。也有因为捐款者众多而财雄势大的环保组织,每年都可以拿出一大笔资金,进行各种与环保事业密切相关的科研。
科学与政治密不可分
国际组织的资金更雄厚,比如联合国旗下各个组织,每年都得到会员国的会费和各种赞助。人类文明该集中在哪个科技树这种宏大问题,其中牵涉到各国利益的政治谈判,更加错综复杂。谁有钱,谁就能发号施令——这句话在科研界也是通行的。
如此看来,科学与政治的确密不可分。
把科学家剥离政治,有可能产生非常不好的结果。没有透明而严谨的科学家把关,我们看到的可能都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奇怪数据,只因为官员在搜集数据过程中人为操作,大量注入政治因素。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在疫情期间出现不少次的混乱数据。各国测量和计算碳排放的各种数据误差,更是层出不穷。
也许我们可以用赫鲁晓夫的故事,来提醒自己忽视科学的风险。
1950年代,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将玉米种植视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方案。为保证国内粮食供应,赫鲁晓夫积极推动在全国迅速扩大玉米种植。仅仅一年时间,玉米的播种面积就从1954年的450万公顷,增加到1955年的1800万公顷。幸运的是,由于连续两年气候转暖,五谷丰登,赫鲁晓夫被人们称为给国家带来奇迹的“玉米先生”。
不幸的是,当相对寒冷的1960年代到来时,玉米先生用光了他的运气。头脑发热的苏联人继续肆无忌惮地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没有仔细考虑气候和社会条件。最终,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农业方面的失败,成为赫鲁晓夫1964年下台的主要因素之一。
鉴于气候危机的迫切性,科学家在政治进程中的参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因此,我认为科学家应该认真看待政治问题。越了解政治操作,科学家的声音就会越强大。唯有这样,科学家才能创造知识,运用知识,保护人类文明和我们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