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氏回朝在望 以色列势全面右倾-中国讯息网

内氏回朝在望 以色列势全面右倾

作者:杨庭辉 阅读量:7617 发布时间:2022-11-11 22:39:07

去年6月,以色列多股政治势力为求把内塔尼亚胡赶下台,破天荒地组成“八党联盟”,但这个拼凑而成的联合政府苟延残喘约一年便告夭折,令以色列需在今月1日举行近4年内第五次国会选举。选前有舆论忧虑以色列的选民已陷入选举疲劳的状态,但最终投票率达70.6%,较去年第三度重选的投票率高约3.2个百分点。这次以色列国会重选被形容为右翼阵营的一次重大胜利,原因是右翼背景的政党在120个议席中合共取得64席,只要它们不再分裂,便有望组成右翼联合政府。但是,外界忧虑全面右倾的以色列会造成更大的中东地缘政治危机。

以色列和西方右倾原因不尽相同

近年以色列联合政府离合不断,确让不少评论看淡它在短期内能摆脱政治僵局危机的机会。不过,随后有迹象显示最新一届国会重选的选情重新对右翼阵营有利。根据以色列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是次以色列国会重选有约20万首次符合投票资格的选民,当中约16.5万名为犹太裔选民。他们的票数会影响到4至5个议席花落谁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离散犹太人活动部门的办公室和国际媒体主管勒纳(Meira Lerner)于选举前夕在《耶路撒冷邮报》发表评论文章表示,近日以色列国会重选的一大意义,是大量充满理想的年轻人首次能够正式参与其中,这已让外界窥探出大部分以色列“首投族”的政治取向跟作者背后的组织的核心价值相近。

也许有人认为,以色列的政治生态转向,只是众多西方民主国家右翼民粹势力崛起的案例之一。然而,《国土报》经济版编辑罗森堡(David E. Rosenberg)日前在《外交政策》发表文章辩称,欧洲难民潮、多国的通胀和失业率上升,是滋长右翼民粹势力的其中一些关键因素,但以色列国内并无出现类似的现象。首先,以色列政府一直采取严格的边境政策,成功防止中东难民涌入。再者,以色列过往10多年经济不断增长,目前的失业率接近历史新低,科技产业发展蓬勃,通胀又远不及欧美般严重。因此,以理解西方政治生态变化的框架去剖析以色列极右势力崛起的原因,将无可避免会得出谬误的结论。

拉拢左翼伤害极右感情  犹阿冲突添隔阂

要寻根究柢,必须回归理解近年以色列内政外交的起承转合。罗森堡指出,贝内特在任总理期间的表现令极右势力非常失望,原因是他筹组的联合政府既拉拢了联合致力推动犹太人与阿拉伯裔共融的“联合阿拉伯名单”党,又未能履行落实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允许以色列吞併巴勒斯坦在西岸领土的“世纪交易”方案的承诺。因此,极右政党致力动员支持者投票以杜绝同类事情再次发生。

罗森堡又认为,不少右翼选民也许不是宗教极右主义的忠实支持者,但他们认为执政者再度跟“联合阿拉伯名单”党寻求结盟的祸害更大。去年5月,以色列多个犹太人和阿拉伯裔杂居的城市爆发暴力冲突(起因是阿裔不满以方军警准备在耶路撒冷东部社区谢赫贾拉强拆当地阿裔居民的家园),加上今年上半年又爆发了数宗疑似由阿裔发动针对犹太人的暴力袭击,令更多犹太人相信阿裔不应跟他们居住于同一社区,和拒绝接纳巴勒斯坦人是以色列公民的一分子。这或许亦有助解释,为何去年曾计划跟“联合阿拉伯名单”党谋求政治结盟的内塔尼亚胡,无法带领利库德集团争取更多百分比的选票。

与极右结盟谋自我救赎  长远或陷被动

是次以色列国会重选之所以被形容为内塔尼亚胡和极右政党的胜利,主要是外界预期双方也会汲取近年右翼阵营分裂内斗的教训。内塔尼亚胡亦只有与极右势力结盟,才有望修改以色列的法律,运用行政权力终止法院对他涉贪案件的审讯。

不过,英国《卫报》驻耶路撒冷记者麦克南(Bethan McKernan)在11月2日发表选举评论强调,以色列宗教色彩浓厚的极右政党的势力壮大,标志着以色列政治的右倾生态已经达到了前所未见的危险程度,原因是它们冀望把传统的犹太律法变成以色列正式法律的一部分、排斥性小众和排拒任何犹太人与阿拉伯裔和巴人共存的可能。内塔尼亚胡一旦与它们结盟,长远将难以避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对家”伊朗亦趋强硬  中东恐更动荡

执笔之际,以色列右翼新联合政府即将诞生,也预示着以色列的中东外交政策将更为强硬。今年9月,时任以色列看守总理拉皮德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重提落实解决以巴问题的“两国方案”的正当性,但如今看来,“两国方案”势必再次沦为镜花水月。不仅如此,以色列右翼阵营早已强烈不满“奥巴马—拜登”的伊朗政策。内塔尼亚胡日后公开批评拜登在伊朗问题上的取态,甚至在没通知美方的前提下独自对伊朗采取强硬行动,实不足为奇。另一方面,伊朗近年亦愈趋强硬保守。难怪已有分析忧虑中东未来的局势将更动荡不安。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 内氏回朝在望 以色列势全面右倾”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