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防右,但更要防左-中国讯息网

中国要防右,但更要防左

作者:陈国祥 阅读量:5667 发布时间:2022-09-30 22:21:22

习近平即将完成三连任的加冕程序。他掌权近10年,对内对外都采强势作为,虽取得诸多成就,但也引起一些争议。最大的争议是他的思想与路线是不是太左了?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40年经济高速成长,最近两年慢下来了。这是经济体趋于成熟的必然现象,但和习的施政作为不无关系。2020年1月冠病疫情暴发并蔓延,全球经济受重创,外界普遍期待快速复苏后的中国,再发挥引领全球经济成长的引擎作用。但严厉的防疫清零政策给中国经济穿上铁砂鞋,根本走不快;尤其今年突如其来的上海封城,加上陆续几个大城同遭封控,更为大陆经济活动按下暂停键,导致第二季年经济增长率仅0.4%。其他纠正企业无序发展、匡正网络平台经济、压抑地产过度杠杆化经营等措施同时发威,益发使大陆民营经济备受压抑。

外部环境的恶化合并发生。这波大陆经济减速的转捩点,始于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战,随后没完没了的科技卡脖子也产生抑制作用,各种影响经济的“黑天鹅”和“灰犀牛”陆续出现,内外夹击,造成重创。究其肇因,固有客观因素使然,但基本路线向左转也难辞其咎。

从邓小平至江泽民、胡锦涛主政时期,中国大陆基本践行“政左经右”的政经方针。自2012年之后,近10年来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出现向左转迹象,“国进民退”趋向明显,加上“共同富裕”的施政理念响彻云霄,加强监管房地产、互联网、教育、影视等产业的力道一波强过一波。各种抑制市场经济的政策的强势与思路层层叠加,在在为经济减速埋下伏笔。

最具指标性意义的事例是,阿里巴巴集团触动了当权者担忧大者恒大而出现失控的敏感神经,从而对金融科技、游戏、线上教育、外送、叫车等网络平台套上紧箍咒,展开雷厉风行的监管,导致近10余年来拉动经济成长的网络经济备受冲击,国内外的投资信心随而剧挫,进而让失衡的就业市场雪上加霜,消费力萎缩,进一步反噬大陆经济。

房市调控后效如同网络监管,尤其金融监管部门在2020年8月画出“三道红线”,收紧开发商的融资管道,立即造成一向惯于操作高杠杆的房企遭受债务风险;一些大型民营房企陆续爆发债务危机,并传导到金融领域,也减损了对相关产业的拉抬力道。

中共中央频频出重拳,强力干预网络和房地产市场的营运,打乱既有的经济运行节奏,加上严厉的防疫措施和外国的贸易与科技封锁,大陆经济终于接连遭受沉重打击,如何能不坠入泥淖中?

在网络开放与监管之间、房市降温与景气之间、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之间、金融开放与严管之间,北京当局都坚决选择后者。这已经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车子打左灯且向左转了。

从习近平的政策脉络来看,虽说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并重,但党管一切、有序发展、举国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思维,显然占主导地位。这种政策走向,主要是要避免资本和生产要素过度集中在少数业者,纠正并防范进一步垄断,借监管之手达到重分配之效。如果在太平盛世,采取除弊与导正措施的后坐力,尚不构成大碍,但内内外外诸多制约因素同时呈现,所带来的阻碍经济发展杀伤力,就消受不起了。

自习近平当政以来,从官方到民间,从政治到经济、文化,“左倾爱国主义”大为勃兴,近10年来发展成为舆论场的主流思维,政策路线也倾向于此。下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大,这条路线目前看不到调整迹象,反有一路走到底的趋势。关键因素在于习近平的思路与风格。

诚如对中国了解深入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所说,习近平的领导风格是直接和强硬的,他所设定的使命中,最核心的就是保证共产党永久的统治权。在经济议题上,习认为快速增长造成社会不平等,所以将“共同富裕”当作政策主轴,党为此而直接参与市场经营,增加国营企业分量,甚至直接控制私营企业家的营运作为。陆克文认为,结果“就是降低了私企的商业信心,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投资行为,而让经济发展逐渐降温”。

二十大之后,中共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中国经济模式走向何方?关键在于能否认清目前意识形态的元素太重,已影响民间经济的运行和企业家信心。面对当下疲软的经济与横在前头的诸多荆棘,北京必须重新平衡市场经济和国家管控之间、私企和国企之间,以及对企业激励和监控之间的比重。

从历史经验看,太左会把经济管死,只有适度向右调整,开放更多的经营自由与营运自主,才能促进增长与发展。在经济下行阶段,要防右,但更要防左。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要防右,但更要防左”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