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斯人已逝”,有感于近期国际政坛一些重要人物的离世,包括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等,即便曾经叱咤风云如斯,亦不免生命之脆弱如斯;所谓“生者如斯”,这些人物的故去给当代国际社会留下的影响与思考,可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在世者的行动,并影响一定范围的局势走向。
7月8日安倍晋三的遇刺身亡震惊了日本和世界,作为日本战后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在67岁时突然离世,猝不及防的绝不仅仅是他自己和家人,即使身体有恙不得不辞去首相职务,也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离开人世。日本政坛还没来得及思考没有安倍的日子,毕竟他还是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内最大派系的领导人。这个名叫“清和政策研究会”的派系(由于安倍的到来,由“细田派”改称为“安倍派”),在他离世后没有公认的领导人,不得不改为七人组成的集体领导制,原本可以左右自民党及日本政坛的“安倍派”,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生者如岸田文雄政府,恐怕是最大的获益者。安倍经济学和印太战略构想的影响实在太大,新政府要想树立自己的权威原本极为不易。安倍之死给了他们绝好的契机,给予他吉田茂之后的仅有国葬待遇,或也是一种感激之举吧!生者如国际社会的众生相,除了震惊惋惜追忆外,最使人大跌眼镜的,也许就是曾经的日本殖民地台湾了。台湾当局要求全体政府机关为这个外国领导人降半旗致哀,领导人还表明要去参加葬礼,真不知其如何定位与日本的关系,又如何自处于当今世界?
8月30日离世的戈尔巴乔夫已经91岁。葬礼上络绎不绝的人群,表明俄罗斯人并没有忘记这位他们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他当年所作决定的功过是非,还将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以和平方式改变了俄罗斯的命运,也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西方社会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政客,突然对戈尔巴乔夫褒奖有加,称赞他结束了两大阵营的冷战,借以讽刺今日俄罗斯领导人开启了新的冷战,并希望俄罗斯人能够向戈尔巴乔夫学习,反抗今日的统治。最纠结的可能要数俄罗斯政治人物了,对戈尔巴乔夫的爱与恨同样强烈,爱他以博大柔和的胸怀,保护了俄罗斯的成长;恨他把一个超级帝国弄得四分五裂,为多年后的冲突埋下了兄弟阋墙的祸根。大多数生者除了还能辨识戈尔巴乔夫头上的印记外,恐怕已很难说得清对他的准确看法。
9月8日晚离世的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已96岁,是英国在位最久的君主。女王的最大成就,确实就是生者很难给予她任何不恭的评价。哪怕是基于偏见而不满她在福克兰战争和戴安娜之死中的表现,也无法抹去她70多年来致力于维护大英帝国荣耀与尊严的努力。女王的离世,显然会引发一些人的不安和躁动,如王室成员恐怕要担心愈发欠缺威望的英国君主家庭,不能给国家带来更多收益,尤其是在旅游方面的收入,他们还能抵挡多久废除君主制的压力?共和联邦成员国在女王光环退却后,是否还愿意留在共和联邦之内?尽管加拿大表示不会考虑离开,但中美洲的牙买加和巴哈马在哀悼声中,已经出现要求英国为奴隶制道歉和赔偿的呼声,其中56%的牙买加人支持取消英国君主的国家元首地位。
三位逝者各有其际遇和影响,但几乎都取得国葬或准国葬的待遇,即使戈尔巴乔夫的葬礼也被高度重视,可见他们给生者留下的东西极为丰富,也极为久远,须要更多的有心人给予更多的思考和梳理,以寄望于“斯人已逝生者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