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面临时代大考-中国讯息网

中国又面临时代大考

作者:伟达 阅读量:8969 发布时间:2022-09-09 23:45:40

中国必须寻找新的答案,这个新答案必须能经得起历史和时代考验,与国家民族的夙愿契合,有人民的拥护认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接纳。 

随着中共二十大召开的日期临近,中国国内舆情一如既往显得沉闷,而海外舆情已经是风起云涌,热评和结果竞猜不断,虚实与真假消息频传。舆论中心主要涵盖两大话题:一是二十大的人事安排,再就是二十大的政治路线。

篇幅所限,此文拟重点围绕政治路线做些评述。中国政治的特点和特色,规定基本政治路线的走向正确与否,举足轻重,因为中国政治虽然具备一定的“终点纠错能力”,但“中途纠错能力”一向比较薄弱,路线方向一旦出错,改正起来就很困难,代价超大。所谓“中途纠错能力”,就是如果沿着一个政治路线走了一段后,感觉和发现不对劲,在中途就能够对方向和路径进行及时矫正和改变,减低损失和失败的程度。借用股市术语,这也叫及时止损。

民主社会政治的“中途纠错能力”,一般通过每四年举行一次大选或弹劾程序来实现,迄今为止还比较行之有效。以美国为例,譬如1990年代初,老布什打赢了波斯湾战争,却因国内经济低迷,在仅作了一届总统后,就被当时民主党新星克林顿击败。2020年的特朗普,虽然执政能力大刀阔斧,但由于整体领导风格纰漏较多,有些政策取向也失之偏颇,曾遭遇弹劾调查,也在当政四年后被民主党的拜登取代。

美国竞选语言中的一句经典,就是针对竞选对手、团队及其政党发出诘问:你认为国家是否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这也像一道关键考试题,每个政治候选人都必须给出自认的最佳答案和解释,以供普通选民评估比较抉择。美国政治认为,国家的运行轨道可以辩论,而且往往得通过争论才能发现比较正确的轨道。

说到中国政治的“中途纠错能力”一向比较薄弱,案例包括在1959年夏天的庐山会议上,有不同意见试图通过会议发言和个人上书的方式,对当时近乎荒谬的所谓“大跃进”和总路线做出批评,要求调整,结果却适得其反,正常提意见的彭德怀、张闻天等人被打成“反党集团”,极左错误无法纠正,继续大行其道。在1970年的庐山会议上,政治争论对抗又起,军方势力试图压制文化大革命中得势的造反派,但也败北,并且以一年后震惊中外的“9.13林彪叛逃事件”,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而告终。

终点纠错代价更惨痛

中共历史上两次对政治路线的重大成功调整改变,即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和1978年11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属于不幸中的万幸,即在重大损失和破坏已经发生之后,才痛定思痛,挽狂澜于既倒,也算是“终点纠错”,劫后余生。“终点纠错”无疑比“中途纠错”会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称其为“不幸中的万幸”,就是灾难还剩几许可以挽回的余地。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是否还有机会能拨乱反正,就很难说了。

人类政治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反复告诫我们,政治上没有什么永远正确和绝对真理,政治运作在不断的砥砺和矫正中,才能保持基本的合理方向,有效路径。这就已经很不错了,已经是国家民族的最大福音,已经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理了。号称绝对正确,或不接受批评的政治,往往离真理最远。这就是政治运作须要不断批评协商调整的根本逻辑,也就是为什么民主比极权,能更大程度地接近正确和真理。

中国目前相对合理正确的政治,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自然也有须要不断调整提高之处,但在总体哲学和宏观战略上,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和路径,是经过历史和实践结果充分检视考验,最大程度地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地回应中国现代化发展进步的核心诉求。这本来似乎不应是一个问题。如果改革开放在中国也成了问题,那就是政治路线和方向出了问题。有了问题就应争取及时矫正改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目前无疑又面临着一次时代大考,考试成绩高低,是否及格达标,事关国家民族的根本前途,也影响世界的发展与和平。在古代中国,朝廷政治也会改朝换代,但基本政治哲学和统治方式从来没有大的改变;也就是说,统治集团不必面对什么时代大考,反正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已。

但自1840年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国政治忽然发现文明考验和挑战恒古未见,生存的路径和方向必须要通过慎重选择和激烈大考,稍有不慎,就可能亡国灭种,遭淘汰出局。大清朝的皇帝一开始还显得漫不经心,认定只要按着老祖宗的规矩办,无论东洋还是西洋,天朝都可以从容应对,结果却是一败再败,首轮大考完全不及格,甚至到了快被开除考试资格的地步。

尔后,清朝就进入艰难的学习和应试阶段,洋务运动、北洋水师、戊戌变法、义和团、君主立宪,答案拿出不少,但最后还是在列强和共和面前灰飞烟灭,大考彻底失败。

进入共和后,大考也在继续,有的认为最佳答案是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有的认为有效答案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内战—抗战—内战,最后胜出的答案,是向苏联一边倒,大考似乎结束了。

但这场发展方向和路径的大考,对中国而言远没有结束,而且变得愈发艰难复杂。苏联这个答案,在70年后自己先解体溃散了,最近辞世的戈尔巴乔夫就是苏联帝国的末代总统,于是这个答案已经很难自圆其说。中国必须寻找新的答案,这个新答案必须能经得起历史和时代考验,与国家民族的夙愿契合,有人民的拥护认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接纳。

改革开放会名存实亡

这个答案就是改革开放,除此之外,中国已别无选择。邓小平也为此坚定睿智地指出: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必须100年不动摇。

有人会问,动摇了又会怎么样?一旦动摇,时代大考就会重回不及格,而中国在大考不及格时候的悲惨境况,实为殷鉴不远,岂能遗忘?改革开放如此的阳关大道,现在怎么会出现动摇背离的风险危机呢?改革开放这个答案有一个关键特性,即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最广泛代表反映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目标。

如果改变这个最大公约数的性质,且用一般常数取而代之,这个常数就只代表突出某个特定集团的利益,而无法再代表涵盖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最大化,那改革开放这个答案就会变得苍白无效,名存实亡。

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作为正确成功的时代答案,它比较包容,比较中庸,比较淡化意识形态,比较注重自省革新,比较放眼看世界。任何试图取代更换改革开放的答案,如果无法超越这些特性,甚至不能类似于这些特性,都将注定导致时代大考不及格,失去光明前途和希望。亟盼中国在新时代的关键岔路口,可以选择正确合理的答案。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又面临时代大考”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