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1989年国际制裁以来最孤立的状态,不仅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发动的围堵中国行动如火如荼展开,颇有斩获,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民众对中国的负评也节节高升。对中国的国际孤立是多国官民一体的共识。
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对抗,无疑是中国陷入孤立的最重要因素,配合这个战略所发动的认知作战,加深了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反感。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今年2月至6月,针对19国的2万4525名民众进行美国和中国的观感调查。这19国都属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民众普遍对美国抱有较高好感度,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观感。皮尤指出,亚太国家对美中两国好感度的差距最大,其中又以韩国最显著,有89%民众表示对美国有好感,仅有19%受访者对中国抱持正面观感,两者差距高达70个百分点;只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民众对中国较有好感,喜欢中国者皆较喜欢美国者多出16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受访民众对美国总统拜登抱有的好感,普遍多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波兰和瑞典,民众对两人的信心差距甚至超过60个百分点,且对习近平的信心在低档保持不变,徘迴在历史低点,其中有45%的人对习近平即将进入第三个五年任期不抱信心。各国民众对中国和习近平负评的关键因素,是超过70%认为中国军事威胁造成严重问题。
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组织,对中国的警惕和防堵正加大速度和力度进行中。北约上月首度将中国列为“系统性挑战”,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指出,中国增强包含核武器在内的军事力量,霸凌邻国、威胁台湾。美国紧接着在关岛海域统帅26国进行环太平洋军演,规模之大前所未见。美国部署“海上版北约”的用心昭然若揭。
美国积极统合盟邦,运用军事、经贸与科技等硬手段围堵中国,同时在文化教育宣传各软手段领域围困中国。其中一个显例是打压孔子学院。美国政府指控中国在全球广设的孔子学院,附带目的是将其变成“大外宣”机器,并且利用来进行文化统战,甚至窃取机密敏感技术,乃对孔子学院痛下毒手。原本美国有118所孔子学院,已有104所关闭或将在今年底前关闭。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围堵中国如火如荼进行,一方面是源自与中国在理念与价值观上的歧异,另一方面是基于国家安全的疑虑。
日本深化与北约合作
中国的邻国日本已从美国东亚代理人角色变成抗中急先锋,在围堵中国的联合阵线上大踏步前进,主要是因为对中国的威胁感越来越强。首相岸田文雄上月参加七国集团峰会之后,又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峰会。岸田在开会期间甚至反客为主,在北约峰会场外连开了几场小会,包括美日韩三边会以及日韩新澳四边会等,并放话邀请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尽早访日,以更新日本与北约在2014年制订的有关网络防御及海上安全之合作文件。日本积极迎合北约亚洲化,竟主动加速日本在西太平洋的北约化。
日本基于地缘政治因素而加入围堵中国行列,遥远的北欧四国(丹麦、瑞典、芬兰、挪威)为何也共襄抗中之举?这些国家五年前还与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表示欢迎由中国主导创立的亚投行(AIIB),并乐见其在北极地区的布局。近年随著新疆“再教育营”问题、香港抗争运动以及台湾安全问题的争议爆发,北欧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发生根本性转变,多国将中国列为仅次于俄罗斯的安全威胁,且抱持不信任态度。瑞典官方报告将中国描述为“企图影响瑞典宪法权利、经济繁荣自由、政治决策和领土主权的国家”,并与俄罗斯、伊朗同列为“敌对国家”。
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不满北京加强国内外的言论审查。丹麦一项报告写道:“中国正采日趋强硬的措施,打压各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的批评。”挪威另一份报告指出:“北京当局想要确保他们的政治对手不敢公开发表言论。”
中国被孤立已蔚然成为世界大潮,防抗冠病疫情所采取的严厉边境封管措施加深了闭关状态,这对中国近程的经济和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开放是中国的重要血脉,过去40余年,中国由隔绝转向开放,由强硬共产主义转向市场经济及准资本主义,使得中国从世上极其落后的状态,转型为经济、科技、军事、地缘政治上实力最强的两大国之一。现在发生的逆全球化去向,矛头对准中国;美国主导的全球性围堵举措,更是明目张胆进行。中国面临被孤立危机,当然是中共所不乐见。官方虽一再强调进一步开放以及与各国共同发展的意愿,但被围堵的大趋势已然成形。
面对外部环境恶化,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将备受制约,严重折损国家福气。这固然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地位的必然之举,不全然以中国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中国能作为的挥洒空间还是存在的。反封锁对策最重要的是突破美国塑造的二元对立国际秩序,避免成为集团性对抗的矛头所向目标,并且在产业链脱钩的企图上寻求反制之道,谋求巩固稳致远。
除此之外,务必避免陷入民族主义激情中,以免产生对西方世界的敌对意识与排外路线,以致重新回到闭锁状态;同时要趋近于普世价值。世界上固然鲜有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但与主流世界紧密接轨,并肩而行,尤其是在基本人权保障与各方面既有规则的遵守上,更不能倒退回上一世纪的水平。
自力更生只会造成发展滞后,孤立绝非国家之福,只有开放再开放、挂钩再挂钩,才能为中国提供参照的范式,与可大可远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