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政治情势,真的让人眼花缭乱。随着候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达祖丁的巫统最高理事一职被砍,他疯狂反击,很多爆料顿时浮出水面,包括巫统内部莫哈末哈山曾经企图“倒阿末扎希”,但临时退缩;阿末扎希虽然信誓旦旦“不与火箭合作”“不支持安华”,却曾经逼他签署支持安华任相的宣誓书。
达祖丁这一顿疯狂爆料,进一步揭露了巫统(国阵)内部之乱。官司派、官职派、边缘派,内斗纠缠要到几时方能罢休?然而,不论哪一派,除了首相依斯迈沙比里,都摆出对第15届大选的渴切,对自己将赢得大选信心满满。这到底是他们错估形势?还是自信心膨胀?民众好奇的是,来届大选,巫统(国阵)会狂胜么?
有意思的是,连民间也预示国阵可能狂胜第15届大选。在刚刚举办的辩论表演赛“辩论海啸”,辩题赫然就是:“来届大选,若国阵狂胜,是错在人民,还是错在希盟”。可以理解,因为是表演赛,辩题越破格、越耸人听闻越好,正反双方都很难辩。但这改变不了事实,这本就是个伪命题,怎么辩都不讨好。
然而,正反双方都辩得头头是道——若错在希盟?错在哪里?因为22个月短命执政的政绩差劲?因为发生“喜来登政变”?因为承认独中统考“路上千万里”?因为希盟在野后不思改革,反而与巫统、国盟某些政客眉来眼去?暗度陈仓?——若错在选民?又错在哪里?厌倦投票?低投票率使国阵渔翁得利?因为把政局混乱归咎于希盟,转投国阵的稳定牌是短视?
先说选民,本就无辜且被动。选区划分、撒钱发展、选票收买、青蛙跳槽,都使得大选失去公平性。马国选民能怎样?怎么力挽狂澜?再错,也轮不到卑微被动,常被误导、忽悠的选民啊。若选民可振振有词说自己无辜,希盟难道不无辜?有个辩论员咄咄逼人问,若希盟失去政权归咎于“喜来登政变”,那政变的主导者是谁?不就是阿兹敏、慕尤丁,他们不都是希盟的人马?马哈迪若不辞首相职,希盟会轰然倒下么?一切该怪罪谁,不是昭然若揭。
这样的辩论,似乎忽略了一个关键性法则与规律,就是政治斗争:“没有两个巴掌是拍不响的”。2018年大选国阵倒台,希盟崛起,国阵难道就此萎靡不振,坐以待毙?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斗倒、抹黑、收买、栽赃,无所不用其极夺回政权。国盟掌权后,这些杀招并没有停止,公正党阿兹敏派出走、火箭被抹黑为敌视马来人、希盟内的人被控贪污、制造舆论贬损希盟的政绩、新媒体为国阵的回归造势、重提马来人主权等等。这些难道都是希盟的错或选民的错?
所以说“国阵若狂胜,是希盟或选民的错”,根本就是伪命题!真要找一个罪魁,那就是腐败政治的错。说回来,从达祖丁的爆料,让人惊讶于巫统内部的脆弱性与分裂性。几派人斗得惨烈,谁也不服谁,抢夺官职、捞油水,置民生疾苦于不顾,物价高涨、马币贬值、股市狂泻、鸡荒、国债、引进外劳等等,让国民看不到雾气弥漫的前路,即使狂胜之后,面对的依然是残破的国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