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首相依斯迈沙比里在催促“快点大选”的四面楚歌中,抛出一个不合时宜的课题:“政府有意重新实施消费税(GST)以扩大收入来源。”之前,这是谁也不敢轻易碰触的雷区,唯有财长扎夫鲁曾试水温地建议政府重新考虑实施。这次却由首相亲自发声,他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依斯迈坦言政府了解民众对GST存有负面看法,不过目前财政窘迫,可增加收入的选项不多了。
何以人人都避忌谈论实施GST?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实施GST。新加坡实施多年,日本也实施了30年,从来没引起举国抗议;也没听说哪个国家因为实施GST,导致政府被轰下台。既然不是洪水猛兽,大家却不愿意提,那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字典解释:“消费稅,即是指政府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课税的稅金总称。由于直接向消费者征税非常不容易,政府常对销售产品或服务的批发商或零售商征收。故商家销售商品或服务时,最终成交价格往往隐含消费稅额。”换言之,这是个国家税务的调整,是个经济学课题。
某经济学者对消费税作了个绝佳比喻。他说:“GST是普通大众共同承担的,它就像结婚时的誓言一样,‘不论贫穷还是富裕,不论是疾病还是健康’,都一视同仁。GST也不像是公司税,只有在公司有利润的情况下才缴纳。也不像所得税,个人收入要达到一定额度才须缴纳。”
正因为一视同仁,当然也就不分种族,只要消费,就得缴纳消费税,但某些经济弱势者可以申请回扣或豁免。
既然如此,马国民众何以看法极度负面呢?民众对GST何止是恶感,有人甚至借Beyond的曲调编了一首歌“6%之海阔天空”来唱。歌词是这样:“今天我,在餐厅想吃滑蛋河,ORDER了,吃饱了,现在要埋单了,单据里显示,价钱加了6%!谁可以告诉我,这是什么——是GST!多少次,和一些朋友谈起GST,从没有放弃过,我越问越多,一刹那仿佛,有点搞不清的感觉。因为hampalang(全部)你有你讲,他有他讲。仙家最多……原谅我搞不清楚,去杂货店买豉油、买面粉、买厕纸、买罐头,究竟是怎样?谁人话我知,我买的东西,究竟有没GST?……”
因为国情如此,无论政府实行什么新税制,都不会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课题。2015年纳吉政府实施了GST,2018年大选就因为这个议题加上“1MDB”弊案,葬送了国阵61年政权。前车之鉴,谁还敢轻易说“重启GST”?
眼看第15届大选逼近,这个课题必然成为“负面值”,成为国阵“罔顾民生疾苦”之罪。果然,这个“政治之殇”依然产生威力,在依斯迈宣布要重启GST后,反对声浪四起,首相连忙改口说尚在“研究阶段”。财长扎夫鲁最近更声明:“政府不会在今年落实GST,若实行,也必须从整体改良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