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美国申奥大使事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中国讯息网

谷爱凌美国申奥大使事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9203 发布时间:2022-06-10 18:18:11

今年2月,在北京冬奥会上夺金夺银的滑雪运动员谷爱玲昨天在纽约参加《时代》杂志峰会时表示,她新成为了2030年盐湖城冬奥会的申奥大使。

这个新闻在内地网上一爆出,卦哥家财经发现已经开始导致本来就一直围绕在谷爱凌的国籍身份问题变得更加热闹。微博上有网友表示:“这下可以确定是美国人了吧。”

另外还有声音是再次对谷爱凌“两头通吃”表达不满,觉得她年初才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高举我们的国旗对我们各种示好,可是在中国的商业利益都到手赚的他人一辈子赚不到的钱回到美国后,就跑去当美国申奥大使,指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网上质疑加大时候,另一种声音卦哥家发现也开始出现,引导了舆论正能量。

《环球时报》昨晚发布了《警惕有人借“谷爱凌当美国申奥大使”带节奏》的时事评论员文章,表示由外籍运动员担任某个国家和城市的申奥大使是很常见的。例如美籍华裔网球运动员张德培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奥大使,中国运动员丁俊晖曾担任英国伦敦申奥大使、申雪/赵宏博曾担任韩国平昌申奥大使、高敏曾担任美国纽约申奥大使等。

文章表示美国媒体刻意忽略和“屏蔽”掉了这一点,而去强化和夸大中国舆论场的“分裂”,认为这是刻意将中国舆论节奏带偏,形成对立。这些舆论攻势影响到国内的一些人,也要谷爱凌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环球还表示,在中美关系整体紧张的大背景下,应当做的是架起更多交流的桥梁,而不是把它们一一拆毁。

观察者网昨晚也发表评论文章说,申奥大使的身份不局限于本国国籍,也不影响未来的运动生涯。以此推测未来谷爱凌可能不再代表中国出战,是没有逻辑可循的。不管是从实际利益还是体育精神的角度来看,著名运动员参与国际交流是多多益善的,没必要无限度地上升到地缘政治或中美竞争上。

最有影响力的南方系媒体《南方日报》今早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认为,谷爱凌担任美国申奥大使,不仅是谷爱凌的骄傲,也是中国体育的骄傲。尽管中美关系眼下遇到了困难,却不影响我们对谷爱凌担任美国申奥大使的支持,因为这是一个大国该有的胸襟、自信和包容。

中国著名网红胡锡进昨天下午也针对此事发文呼吁,应该包容谷爱凌身上“有比普通人更多的国际化、全球化符号”,“不能因为她代表中国参赛了,我们就对之后她的言行流露出任何‘美国元素’而高度敏感,甚至一惊一乍”。

在今年2月冬奥会开幕后,外表好、能力出众的谷爱玲几乎占据了各大社交媒体头条,尤其是金发混血儿,但她流利的北京话让国内网民更加亲切。

最后比赛时她在滑雪项目中为中国历史性地赢得两金一银,披着国旗登上领奖台,在处理外国媒体提出的敏感问题时也很得体,后来谷爱玲被舆论誉为“民族之光”。

胡锡进在冬奥会结束时候就表示过:对谷爱凌宣传不宜拔高。胡锡进说,她未来怎么确定自己的国籍归属,在自己的人设中如何展现国家认同,都有不确定性,建议“舆论对她的宣传要预留一个模糊地带,防止未来被动”。

谷爱玲参加北京冬奥会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在中国呆了一个多月。她与中国队员合影、与路人亲切挥手合影等视频也陆续流出,中国人对她的好感再次爆增。

在这期间,谷爱凌还出席了在表彰大会,高层在现场特别提到她“爱吃馅饼”,包括她在会场前合影站C位的照片也被网民津津乐道。

但是最后,谷爱凌4月底决定返回美国之际,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句“谢谢中国”,就像一盆冷水浇在了中国网民头上。

一些网民很疑惑,为生命不“谢谢祖国”?但也有网民以中英文表达方式不同来替谷爱凌解释说,这句话是她从INS上的英文直译过来的,英文里不会说“Thanks,motherland”。

这个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时候,卦哥家查看报道,谷爱凌5月份在纽约参加大都会晚宴时,用英语称自己为亚洲美国人,再次在中文互联网舆论炸锅。

实事求是的说,谷爱玲今天的成就与她的才华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她自己的才华和精英母亲的精心培养为她创造了一流的教育环境,使她成为一个有才华、自信和大方的女孩,并在18岁时登上了许多国际的各种高端舞台面向世界发言。

可是另一个角度来看,谷爱凌现在取得的成功,或多或少是利用其混血华裔身份的功利甚至投机的因素。

一些舆论认为,谷爱玲小时候去美国接受国际一流的体育训练,但暑假再到北京海淀上补习班,然后回到美国考取SAT取代差不多满分,这是明显的信息差套利。在18岁之前,她还没有正式选择国籍,她首先选择代表中国参加比赛获取名声和财富,然后在回到美国高调享受新身份,这就是是“政策套利”。

面对质疑,谷爱凌在面对媒体对这些行为解释时候,聪明的把问题上升到普世价值,动不动就说“这是全球化的美好例证”,“通过体育来将人们联系起来”,“为了让更多中国女孩打破自己的界限”。

可是,面对巨大的商业利益,关于人类美好愿景的说法有点弱。据报道,行业从业人员预计谷爱玲在在冬奥上的代言费总额超过2亿元。高光时刻,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南京的高铁站和机场和CBD都是她的广告,中国的大多国企和世界五百强企业都聘请她做代言。

胡锡进前面说,让谷爱凌成为中美之间的一位文化沟通者,而不是中美对立的一个符号,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环境中却并不容易。事实上,一些网民狭隘的爱国主义本身与竞技体育的国际化发生冲突。为中国女排做出巨大贡献的郎平之前在美国执教,也遭到网民的猛烈攻击,谴责她是叛国者,更不用说中美关系现在的问题下,更难实践。

还有就是,谷爱玲这路线走下来,明显不是奔着交流者的身份,她更像是追逐名利的行为,也难怪她无法建立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当下已经成为民间情绪的燃爆点。如今,谷爱玲想在中美民族主义情绪蔓延的中间模式中游走已经很难了, “在中国是中国人,在美国是美国人” 这句话可能不会那么容易让人信了,她代言的一些企业也可能会成为下一波攻击的对象。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谷爱凌美国申奥大使事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