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上文革式语言可以休矣-中国讯息网

自媒体上文革式语言可以休矣

作者:汪惠迪 阅读量:9317 发布时间:2022-06-03 12:55:48

上海、香港防控冠病病毒持续进行,备受世人关注。笔者宅在香港家中,还老惦记着家乡的小区,为有效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邻居不得不一接到通知,就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检测核酸。就在这个时候,忽见自媒体上爆发了一场“文革式”的大批判。图文并茂,视听兼备,连篇累牍,气势汹汹。裹脚布似的檄文或唾沫飞溅的解说,矛头直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社)一套小学数学课本的插图。

人教社跟新加坡曾有过友好合作。它是中国教育部属下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及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编辑与出版工作,成立于1950年12月1日,由毛泽东题写社名。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新加坡建国一代也都熟悉的叶圣陶先生。 

犹记得,2020年11月2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人教社部分离退休员工回信,向人教社全体员工问候,并对教材编研出版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样一个品牌机构怎么会出这么大的纰漏呢?而被狠批的一套课本已经使用了10年了,怎么突然会在全国齐心抗疫、奋力拼经济声中被个人或媒体大做文章,狠加批判的呢?我想寻找答案。

5月30日,早报网上发表了一篇特稿《教材插图事件是西方渗透结果?》当标题上的问号映入我眼帘的时候,心想好彩是个问号,如果没有,那标题就是一个陈述句,就是一个判断,点明了“插图事件”的性质。而这正是这几天自媒体上进行大批判的网民的心声,最上纲上线的一句话。

批判者把“问题插图”说成“毒教材”“毒绘本”,说它跟审美毫不沾边,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故意丑化,是一种文化入侵”。问题够严重了吧!

5月28日,中国教育部部署“对全国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排查”,人教社道歉,并“成立工作专班,全面负责小学数学教材插图整改工作”。但是,批判者不依不饶,有家媒体发表评论说,“一句道歉、一个整改承诺就够了吗?”应该“深挖根源”——如假包换的“文革式语言”!在他们眼中,插图事件是政治事件。

由于插图设计方是“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于是吴勇及其工作室成员统统被起底。有人揭发说,吴勇的老师的老师是日本人;老师的儿子也被连根拔起,挨一顿批。工作室一位女性员工被指为“利益团体”成员。吴勇的研究生(汕头大学)的硕士论文也被晒了出来,成为吴勇的罪证。一言以蔽之,吴勇等人横遭霸凌,隐私权被严重侵犯。

一位曾在人教社工作,现已调任某大学的老教授,被指三观“五毒俱全”,好大的帽子啊!乌合麒麟因在个人微博中为同行辩解亦遭围攻炮轰,被诬指为把爱国主义“当成一门生意在做”,多新鲜,多伤人啊!批判者的结论是,“亲美分子渗透到我们的教育系统了”,而插图事件“是美国基金会在中国多年文化渗透的结果”。信口雌黄,端的是一副文革造反派的丑恶嘴脸。

借此机会讲件小事。正当插图事件发酵之时,5月29日百度APP“极目新闻”上发表了一则新闻(带视频),指《新华字典》第11版“玩”字条下的“玩弄”举了“玩弄女性”的例子,有“侮辱女性之嫌”。

我连忙翻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和《全球华语大词典》(第1版),看到这3部词典“玩弄”条下都举“玩弄女性”为例。莫非词典的编纂者都在“玩弄女性”不成?都有“侮辱女性之嫌”?在词典里“玩弄女性”,怎么“玩”哪?

此事虽未发酵,却可说明,有人饱食终日,扒粪似地四处找茬儿,然后通过自媒体大做文章,蹭流量,沽名钓誉,而网络经营者大开正门,来者不拒。这光景,网络空间什么时候才能清朗啊?

人教社插图事件还在发酵。我认为对插图有意见可以提,可以批评,批评不怕尖锐。但是,不能抓辫子,打棍子,戴帽子;不能“人肉”批评对象,不能起底他们的隐私;不能无限上纲上线,切忌使用“文革式语言”。

笔者经历文革十年,没想到久违的“文革式语言”如今又在媒体上出现。从语用的角度来说,“文革式语言”是语言使用中的“奢侈现象”,它折射出人心扭曲变形的严重程度,折射出使用者三观俱毁的无耻嘴脸。

新时代是每个人道德上高度自觉、互尊的自律时代。“不知常”,就会“妄作凶”,“妄作凶”就是“自作孽”,“自作孽”,不可活。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自媒体上文革式语言可以休矣”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