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态清零侵犯公民权-中国讯息网

中国动态清零侵犯公民权

作者:柳金财 阅读量:9131 发布时间:2022-05-13 23:12:58

近来中国疫情防控“清零”政策,引起海内外媒体及网络出现各种批评意见。从吉林省疫情防控采“全城静默”,上海出现“暴力抓人隔离”“暴力入户清消”,当前中国防疫政策不仅没有改变清零基调,且在具体执行上更为严厉。赞成者认为,这是基于民众健康生命为首要考虑的表现;反对者抨击这不仅造成供应链中断、失业率攀升、经济增长下降,尤其是付出巨大代价,限缩公民权保障。

去年中国疫情防控成功,及成为全球10大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更是展露出制度优势。在“新型举国体制”投注大量防疫资源之际,基于中共二十大召开前“稳定压倒一切”,铺平总书记习近平第三任任期应无悬念。但若在疫情治理政绩有争议下就任,难免损及政权与领导人威望,减少社会对党国体制及习核心之支持与认同。

然而如此一来,难免产生下述问题。首先,公民社会欠缺自主性及产生寒蝉效应。在中国网络上抗议“清零”政策并非易事,民众试图以别出心裁方式避开网络审查,表达对“清零”限制之不满。这些网民相互发挥创造力,以隐晦方式表达政治不满。“新型举国体制”对互联网保持密切关注,审查人员删除大量对“清零”政策之批评言论,以捍卫党国体制所采取具“政治正确”的疫情防控战略。但这种做法必然激起民众质疑资源投入与防疫效益产出,不符合比例原则,又压制公民权。

强制民众到方舱隔离等防疫措施,被法学界质疑为非法,党国决策层定调“动态清零”,地方政府执行“清零”的权力正不断扩大,限缩社会舆论理性讨论的空间。例如学者童之伟一篇包含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术机构20多名教授意见的批判文章,被大量转发后遭屏蔽,个人微博主页也显示处于禁言状态。这种强制手段,无论是强制送方舱隔离或“同层密接隔离政策”——发现一名阳性感染者则同个楼层和上下层所有住户,皆被视为密接者而强制转移隔离,引发社区民众及社会极大不满和反弹。

其次,动态清零政策扩大党国权力。党国高层领导对上海采取强制隔离的“动态清零”措施,被批评以“清零”策略扩大权力,不仅提高国家机器强制性之“专制能力”,也降低与公民社会协商的“基础能力”,从而侵蚀政权合法性基础。上海市卫生健康部门根据“核酸+抗原”的组合筛查结果,在全市划分封控区9829个,包括230万人口;管控区1万8281个,涉及362万人口;防范区4万6464个,大约1737万人口。这显示上海疫情甚至比武汉疫情更为严重,尤其上海市在冠病防疫上的两项措施,被质疑为“引起的事态非常严重”及“可能造成某种法制灾难”。

再者,冠病防疫往往难以兼顾公民权利及自由维护,违反法治原则及破坏法制。但党国决策层在政治与意识形态上对“动态清零”政策定调后,此强制措施已与党国最高层权威“荣辱与共”。地方政府在“压力型体制”下,基于地方竞争、政绩考核、职位升迁及政治锦标赛激励,往往过当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政绩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也容不下客观冷静讨论合适政策的空间,以致地方政府几乎无一例外,采取“宁左勿右”之严厉防控措施。

党国中央虽重申毫不动摇打击歪曲、怀疑、否定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论,喊出必须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如同打赢武汉及湖北保卫战,但“一人阳性、全楼隔离”等的强制及暴力执法手段,必然牺牲公民权保障,尤其是限缩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及新闻自由,限制舆论对防疫政策的公开讨论,形成生命权维护与公民权保障之衝突。

此外,因鲜蔬与食品供应短缺、缺乏常规医疗服务及将检测结果呈阳病患送至方舱隔离等问题,激发许多人在网络发泄及抱怨,例如使用典故或双关语严厉批评。有人分享重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句话:“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却导致国歌被审查。另有反对封城网民在电影和书评网站豆瓣上动员起来,通过自发投票将“反独裁反乌托邦小说”《1984》推上首位,导致这部奥威尔名著也被禁删。

但审查人员无法完全阻止名为《四月之声》的视频出现“病毒式”散播。这部汇编六分钟上海市民在面对禁闭时的呐喊短片,互联网用户设法绕过过滤软件,最终让数以百万计的民众看到,网民对审查制度感到愤怒,呼吁反击“思想控制”。无数网民“反审查”及“完全反对目前的政策”,批判上海遏制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死亡,甚至指责冠病以外的医疗服务皆中断,产生资源误置及功能目标替代问题。

综上所论,党国威权体制及“新型举国体制”结合,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又因习近平亲自为“清零”政策辩护,使得松绑的可能性极为渺小。当“动态清零”变成与巩固领导威信息息相关的“政治正确”,涉及核心政权稳定性及合法性基础,防控政策就更加缺乏弹性,难以适应调整了。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动态清零侵犯公民权”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