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模式的思考:公权力和疫情哪个可怕?-中国讯息网

中国抗疫模式的思考:公权力和疫情哪个可怕?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8517 发布时间:2022-05-10 12:57:22

自西安疫情爆发以来,各地的防疫政策不断加强。西安是继武汉之后第二个拥有数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封城,天津是第一个迎接奥密克军挑战的直辖市。天津创立了“静默期”“原地静止”“全域静态管理”概念,是另一个封城模式。 后面的吉林省疫情,吉林市、长春市直接实行封城管理。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抗疫成绩优异的各地遭遇了大量城门失守。上海防疫失败尤其令人担忧,除了同情上海,卦哥家财经发现人们还逐渐对当下在防疫中的一些做法出现质疑,今日著名时评家石述思也在微博上批判了深圳和北京的防疫政策。

石述思发内容表示:通过这次乘坐CA770入境隔离,我对自己曾在节目赞扬过多次的深圳管理水平深感失望。他对深圳从管控人员的基本素质修养到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平乃至与北京防疫政策调整的衔接,这里不像一个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地区,而仿佛看到内地三四线落后城市的粗放和推诿。最后还表示唯一值得宽慰的就是:目前在隔离的立年酒店被捅了七次鼻子检测核酸,没收钱。在文末讽刺表示:需要的话,我可以对这个我曾经最尊敬的城市唱一首《感恩的心》。

在上周四时候,高层进行了会议,重申了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在会议后,上海刚趋缓的防疫管控再度收紧。浦西多个防范区宣布“提级管理”,浦东则有小区采取“一人阳性、全楼隔离”措施,以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除了上海外,北京也相继一些区域进行了限制,所以就如上面的,石述思境外入关后在深圳隔离发生了一些不愉快。

石述思是在内地经常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社会评论家,所以对社会问题有一定的研究。在微博对防疫的言论发表后,他紧跟着发布了新的微博,他说:一个人是善还是恶,影响因素不仅有他的性格、经历、信仰乃至基因,还有社会的情境以及塑造情境的系统化力量。如果不知道后者,很可能沦陷其中,而不自知。很可能在善恶之间,向脆弱的人性跪倒。 

他与凌晨一点多时候发布的疫情观点,后早上就引起了舆论关注。卦哥家关注到,在下午他可能由于一些压力,再次发表了一条微博。他表示:不要嘲笑为民生和社会热点发声的人。能勇敢为民生发声的人,都不是为了私利。请保持一种原始的正义感,对不平事,不指望你能站出来吼一吼,但要与正义站在一起。只有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深挚的爱,才能体会。

不仅是这些社会大V近期受到疫情防控影响,很多普通市民发生由于没有关注所以没有形成舆论,上海硬核抗疫手法逐渐大引发了一些普通市民的抱怨,近日还上升至法律层面的争议。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童之伟在网上实名发文,“对上海新冠防疫两项措施的法律意见”,表示根据已经披露的上海官方人员与民众对话的影片,上海防疫措施引起的事态严重,市民反应强烈,他为此写下法律意见。

意见总结简单的有三个方面:

一、对居民使用强制手段强制送方舱隔离的任何做法都是非法的,应立即停止;

二、上海市任何机构无权强行要求市民交出住宅钥匙,并进入市民住宅消毒杀菌;

三、上海市若认为出现了“紧急状态”,可提请人大或国务院根据采取相应措施。而病毒毒性不强,危害不大,应防止防疫过度,防止严重得不偿失。童之伟在文末说,这项意见在形成过程中,获得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科院、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共20多位教授表达意见。

这篇文章被大量转发,但也很快被删。他微博已经被封杀。

上海法律行业的大佬级人物,在全国都是泰斗级别,近期频繁对防疫措施发声也不是说个案,这事件背后也有一些因素。

自3月28日以来,上海已经封闭控制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一些居民被迫被送往方舱医院隔离,防疫人员直接进入居民家中消毒的视频也在微博中出现。

4月9日,浦东一个19分钟录音“我说你是你就是”在微博广传。录音中,有居民持公立医院的阴性报告,也有12345的录音证明是阴性,但实际执行人员疑似强制执行上级命令,在疑似没有任何凭证和公章下,要求把居民拉到方舱医院。最魔幻的一句是;“接到的命令就是把你带走,说你是(阳性)你就是”。

新闻报道还有一个上海居民称,她去方舱前没有任何症状,多次检测呈阴性,在方舱内检测也多次阴性,而出舱后却开始发病,她推测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在方舱内感染。李燕说:“感觉很屈辱,但这不是疾病带来的。” “整件事不由你个人的意志决定,也没有可以申诉或者讲道理的地方。”

“说你是阳性你就是阳性”、“没有可以申诉的地方”,这些都表明,在抗疫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为了方便而忽视法治原则、忽视老百姓感受的现象,但这应该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素。

在严格的防疫政策下,把恶分拆成一个个小的单元或动作,那么作恶的每个人,都不觉得自己在做恶,也不会受到内心的谴责。随着疫情防控继续演变,大量居民承受着政策传递到末端后带来日益加剧的压力。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将对普通人的现状和未来的生活、工作和经济状况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这也是对人们承受能力的巨大考验,

其实,卦哥觉得当手段带来的伤害大于要解决的问题时,那么手段就是荒谬的。核酸为了检验出阳性,却导致了更多的阳性。动态清零为了保护老人,却造成了更多的老人死亡。接下来防疫过程的方式方法还是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而不是一些智商100的来管着智商150的人。

上海是中国高智商人群最多的城市,在本次疫情开始时候地方基层无法合理运转,最终就是高智商的人们站出来进行社区自治,让上海防疫才轻松一点。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城市社区成员匿名身份(如只知道住在X号XX室的邻居)与乡村村民具体身份(如王大叔、张医生、李裁缝等)的差别。政府供应食品严重稀缺,社区居民被迫通过微信群自发团购,不同市民的不同能力合一起已成为危机中不可或缺的优势。

如果接下来严厉的疫情防控必须继续,那面对危机,不依赖政府,市民组织自助将是一个趋势。卦哥家认为上海的案例也需要尽快在全国普及分享,让其它一线城市的市民也逐渐学会这些,在社会运转出现问题而政府也无法运转的情况下,市民可以组织起来进行社区自治,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和资源浪费。

在持续封控下,上海新增冠病感染人数已连续第九天回落,前天新增3975起,首次降至4000起以下。

上海是重要的直辖市,也是中国最国际化、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上海抗疫,也是因为上海在科学抗疫、法治抗疫、人性抗疫等方面的探索,可以为各地树立榜样。如果上海引起市民不满的抗疫措施最后被其它城市拿去施行,恐怕到时候会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事。

中国著名网红胡锡进今天凌晨也针对依法抗疫与个人权利问题发文:“很少有人愿意自己被隔离,更少有人愿意去集中隔离点。所以,当前有两件事恐怕挺紧迫的。”

第一、卫健委应当出一个什么人需要居家隔离,什么人应当集中隔离的指导细则,对各地的相关工作进行指导,也让公众充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比如,一幢楼里出了一个阳性病例,这个楼的哪些人算密接,其中哪些人居家隔离就行了,哪些人应前往集中隔离点,现在的争议比较大,各地执行情况也不同。

第二,加快抗疫的进一步立法和官方政策出台,加强依法抗疫。什么样的情况可以采取哪些管控措施,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全域静态管理”,个人遇到争议如何维权,疫情紧急时维权的界限又在哪里,都需要根据新情况及时加以法律和政策阐述。

胡锡进说,抗疫执行机关与市民相向而行非常重要,双方不应发生基本认识和情感的对立,这需要国家层面给予上述工作的支持和助力。“抗疫期间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以大局为重决不应是对立的”。

支持胡锡进的网民认为:“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没有边界的权力” 、“依法治国,科学抗疫。普通人的合法权利必须得到保护、”“高层的确要重视,要给老百姓‘依法治国’的信心啊!”

但也有新闻媒体今日报道卫健委官方网站上已经挂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里面的几个附件都回应了胡锡进提出的相关问题。有网民随即反驳称,卫健委虽列出指南,地方却没有照例执行,都在加码,执行面还是五花八门,最大的问题是基层已经把“清零”作为KPI了。

对个体而言,疫情带来的深刻提醒是,没有法治,什么都不拥有。就国家整体而言,是依法抗疫,还是任由地方基层肆意层层加码,是对法治中国建设的一大考验。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这是人类发展史、我国数千年文明史的昭示。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立善法于一省,则一省治。

法治是制度之治、规则之治,也是理性之治。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需要以法治之力确保国家安定、政府清廉、政治高效,需要借助法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使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需要借助法治之力守护疫情中老百姓的和谐安宁、保障人民权益。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抗疫模式的思考:公权力和疫情哪个可怕?”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