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式的教育有其刚性,能给予学生一个稳定、安全的学习环境。然而,在这样的体制内的教育,可以改进的地方也罄竹难书;再加上家长的心态、社会的期望,这些都加载在一个孩子身上后所造成的压力,有时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随着一些人在成长过程中接收与消化了不同有关学习的讯息后,已逐渐忘了怎么享受学习的乐趣。在如今知识能变成一种产品或服务,还能实现商业价值的时代,它也是个适时的提醒,让已踏入职场的我们意识到,若学习是一条永无止尽的道路,我们究竟为何而提升自己、为何而学?
从国家层面来看,社会必须标榜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是因为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人民要胜任新的工作岗位,须掌握新的技能与知识,在职者即便不转换职业跑道,知识的快速更迭也会逼迫我们不断进修。一招走江湖已没有太大的可能,靠吃校园知识老本工作一辈子的时代过去了,来到了终身学习时代,成人的持续教育须是教育下来的重心。
然而,从个人层面来看,每个人还是有本身的自主权,要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轨道、是否回到学府学习或透过网络平台自修、要学什么,大家一定程度上都有选择。在成人持续教育世界里,也可能有人秉持“升学主义至上”的心态在累积各种文凭考证、有人为了生存而多学一种技能、有人根本不想学习却因雇主要求而硬着头皮去上课等等。
因此,在面对工作、家庭等方面的负担时,要纯粹为了兴趣、为了爱好学习而学习,很多时候已是一种奢侈。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经验之谈。曾经在工作了约四五年后,请了一年左右的无薪假,自费到国外上课修文学,之后在一所科技创投圈内都熟悉的培训学校,学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两门课都与专业没有直接关系。当时雇主大致上支持这项决定,但在申请程序上,我隐约仍能感觉到人事部对这项决定的纳闷与质疑,也必须说服他们。
所幸最后假期还是批准了,后来的学习体验也是美好的,且新知识也让我能用新视角看待原本的工作,并非完全无用武之地。
如今转换跑道,到可持续发展领域或人们俗称的ESG(指环境、社会及治理,英文为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领域工作,在学习与掌握技能方面,面对的则是另一套问题。近年来,由于达到净零碳排已成为全球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个行业绿色机遇处处;但与此同时,“绿领”人才荒意味着这个行业吸收了许多像我一样的中途转业者。这个行业亟须加快培训脚步,许多信息方面的落差也必须尽快补上;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加速培训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硬知识之外,ESG的理念为何、怎么当个称职的“绿领”等精神内涵问题,也须要得到解答。
僵化的知识讲授或背书方式,不应成为教育或学习的意义,而这不仅适用于在校园内求学的莘莘学子。或许成人的持续教育要办得好,我们还欠缺一个有弹性的学习环境,不论是雇主、培训单位,甚至是在职者本身,仍还要调整心态。只有学习的心态正确,知识的累积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