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的近期50多份政府公开招标文件发现,在过去四年里,中国有数十个实体采购了名为“一人一档”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其中32次公开招标集中在去年。
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政府寻求升级监管工具的高需求下,已有数十家中国公司开发出使用人工智能收集与分析居民数据的软件。相关人脸识别技术能将收集到的大量资料分类,提高监控行动的效率。
本网查阅的50多份政府公开招标文件发现,在过去四年里,中国有数十个实体采购了名为“一人一档”(one person, one file)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其中32次公开招标集中在去年。
包括商汤科技、华为、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大华科技和百度云端部门等共22家科技公司可提供相关技术软体。
华为在一份声明中说,一个合作伙伴在其智慧城市平台上开发了“一人一档”的应用,但拒绝对专利申请进行评论,并强调华为不开发或销售针对任何特定人群的应用。
该技术可提升、改进现有监视软件与监控方法。尽管现有系统可收集个人数据,但必须留待执法部门或其他人员来进行人工分类。
除了无法进行资料分析整理外,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杰弗瑞·丁(Jeffrey Ding)说,现有监控软件也无法将个人资料与即时位置联系起来,除非民众身处机场等安检站。
政府招标文件显示,新系统具有独立学习能力,旨在分析这些实体所收集到的庞大数据,并利用复杂的演算法和机器学习,针对个人创立自定义文件。当软件对资料进行分类时,个人档案也会自动更新。
据河南省公安部门去年7月的招标书,“一人一档”系统可随数据量增加优化档案创建的准确性。部分遮蔽、戴口罩或戴眼镜的脸部,以及低解析度人像,也可相对准确地归档。
根据中国政府招标书,采购该软件的部分使用者,例如学校,希望监控其设施外面的陌生面孔。多数使用者,比如大量藏人聚居的四川省阿坝州的公安机构,则是因为有更明确安全目标而购买该软件。当地的招标书指出,该软件有助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间和平。
中国政府也坚称,其针对人民的监控行动不仅对打击犯罪至关重要,也是遏制冠病疫情传播的关键。不过,国际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认为,中国正在打造一个侵犯隐私的全面监控系统。